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科学研究详情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8-02-17

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从不成熟的童年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随着青少年生理成熟、认知能力及思维的发展,他们的社会角色与地位也发生着重大的转变。在家庭中,他们的地位逐渐提高,不再无条件、无反思地服从父母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逐步脱离成人的管束。从人际关系上来说,他们与同伴共同渡过的时间明显增多。青少年时期能否顺利过渡,关系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不少小学、中学以及大学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领域——生涯规划却很少受到关注。而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关系,生涯规划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笔者试图探讨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教师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涯规划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我们从生涯规划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些主要方面谈起。

1.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个体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的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体现在人们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和对生活意义的评价及行为方式的选择等方面。

生涯规划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首先,青少年确立生涯规划的目标是青少年价值观的体现,是青少年在不断地思考“我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该如何生活、如何活得更有价值?确定了这个目标,我能不能达到?”这些问题是青少年在确定自己的目标之前,不断思考的问题。青少年在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过程中,结合自己以及社会需求的情况,不断思考和总结,从而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这种规划好的人生价值目标将被细化在以后生活中的琐碎事件中,指引着青少年沿着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前进。其次,生涯规划的过程是青少年对人生不断认识的过程。随着完成不同阶段的规划任务,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也逐渐趋于稳定。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青少年能够不断了解自我和社会,主动进行反省和思考,通过对自我与社会的体验、观察与评价,通过认识和评估自身生涯发展所具备的价值观念、技能、兴趣、教育经验、工作经验、心理需求、经济需求与可能障碍,明了现时与未来的发展任务。由此可见,生涯规划有助于青少年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自觉吸收社会知识与经验,经过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不断挖掘和发展自身的潜力;有助于青少年为了达到价值目的而充分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积极而有计划地将知识与经验统一于自身的生涯发展体系中;有助于青少年能够更主动和独立地依据自身对事物的认识,作出价值判断与选择。


2.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自我形成的影响

在青少年时期,生涯规划的过程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自我得到了高度的关注,青少年的一切问题都是以自我为核心开展的,他们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自身,更多地探讨内部世界的“我”。因此,青少年在“探求自我”的基础上,开始更广泛地关注社会,力求获得更多、更深的社会知识以促进“内在我”的形成与发展。

从心理的角度而言,描述自我形成的主要标志性概念是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所谓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青少年时期,随着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社会的要求,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将来,开始思考“我将来干什么”等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又促使青少年要了解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依靠个体与外界环境(或他人) 的相互作用,其中自我反省是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础。而生涯规划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有助于青少年对自我的深入了解。因为生涯规划是一个综合、分析、评价和决策四环节循环和迭代的过程。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青少年的自我反省。目标与规划指引着青少年的社会行动,行动检验着目标与规划的匹配度与可行性,其结果作为反馈信息重新进入自我认知环节。同时,当青少年不确定自己的态度与真实感受时,他们会以自己的行动来推论。而观察自己的行动也是一种重要的自我信息获取的途径。另外,生涯规划为青少年的全面自我认知提供了内因性动机。规划过程中的疑问、迷惑和混乱,与以往经验的不一致,唤起青少年自我认知的好奇心,这一内因性动力的核心,极大地推动了青少年的深度自我认知的欲望。而目标的实现引发的满足感,使得青少年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与优点,促使其不断地反省自我。

“自我同一性”是用来说明个体心理发展与人格成熟状态的一个术语,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同一性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对自我的主观感觉或意识;第二,同一性意味具有社会意义人格的自我形象;第三,同一性是一种内外融合与适应的感觉。自我的形成是以这三种同一性的确立为标准的。对于青少年时期,艾里克森认为, 这个时期的心理社会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与防止同一性混乱。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身心经历着急风暴雨般的变化,他们开始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对自身形象重新认同;同时也认识到社会对自己提出了新要求,这使得青少年处于心理冲突之中,体验着各种困扰和混乱,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等问题。在艾里克森看来,青少年如果能运用积累起来的关于自己和社会的知识进行仔细思考,并作出种种尝试性选择,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获得同一性,能较顺利地过渡到成年期。青少年如果不能完成同一性的确立,就有可能引起同一性扩散(混乱) 或同一性的消极发展。可见,同一性的形成对青少年的完整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确立,还有利于青少年自身价值的实现。研究证明,同一性的形成者在心理上更加健康。

生涯规划有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整个生涯规划过程正是青少年积极寻找同一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处于努力寻找恰当的同一性但却没有完全确定下来的状态,因此他们必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发展方向。在生涯规划过程中,青少年对自我内心的追问与对社会资源的探索,有利于他们对“我是谁”、“我有什么特点”等关于自我问题的探求,有利于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也有利于他们对于价值观、职业生涯和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并确立清晰的自我认同感与社会性发展目标。


3.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思维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谁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取得成功。而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也就意味着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其实,我们应该让青少年学会如何思考,深入思考能使他们更加精确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从广泛而不同的社会领域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观点,并对它们进行综合和应用,从而取得积极的社会成就。

生涯规划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思维能力。首先,生涯规划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使青少年从被动的被问题困扰者转变为能动的问题解决者。如果将某一生涯规划视为一个大系统,要达到生涯目标,就需要通过科学的目标分析,将目标整体分解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且便于处理与执行的元素。而每一个元素就形成了待解决的问题。相对的,每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形成了生涯目标中的子目标。这一分解过程,其实是问题的解决者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与理解。其次,整个生涯规划过程都离不开有效信息的组织,它有利于问题的形成、策略的制定和选择。面对社会上众多的信息内容,青少年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选择。第三,青少年在生涯规划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选择。因此,怎样进行最优的选择是生涯规划的重要任务。所以,生涯规划本身也是决策思维的不断演练过程。因为决策思维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青少年不断地将其应用于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负责任的最优决策习惯才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犹豫。生涯目标的价值确定、层次划分,生涯途径的最优选择,以及有效信息的反馈等等都是青少年决策思维的实践过程。另外,以生涯规划为指导的行动结果是青少年进行决策效果检验的有力依据。生涯决策是可以学习的,当思维步骤通过多次训练与实践内化为青少年思维的规则时,青少年进行合理性决策将不再困难。


4.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相脱节,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学习动机与青少年发展没有达到有效的关联,使得学生不再关注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丧失学习动机,学习变得枯燥而无意义,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当青少年为实现一个理想或解决一个问题时,他们内心便会产生一种力量,一种强烈的需求,促使他们主动获取必要的知识或技能,主动采取行动来实现目标或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生涯规划时,有效的生涯目标有助于青少年在没有外部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维持积极的行动过程,有助于青少年为抑制某种有碍于目标实现的因素而进行自我控制,激励青少年的意志;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是为“我”而非“他人”,使得他们不再是被迫接受,而是依据自身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与决策,并积极开发自身潜力。在精神上,他们原有的压迫与紧张也不复存在,更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


5.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自我监控的影响

自我监控是个体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和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人受冲动的驱使就会有行动,但一个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控制并善于运用他的自然冲动,使其成为有导向的生活力量。然而,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发展较晚,他们的行为虽然出现了由他律到自律的变化,

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还难以完全自我控制,行为往往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一旦情绪失控,问题的解决将失去理性,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而生涯规划则加强了青少年的自我监控能力。确定活动目标、安排合理步骤、分配活动时间、检查和分析活动效果及采取补救措施等都是对青少年自我监控能力的锻炼。在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其中一个目的是让青少年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内化的规则和程序,使得他们在面临困难或生涯抉择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指导。研究表明,受过自我指导训练的学生更倾向于自我监控,用在任务上的时间要多于没有受过训练的学生。


二、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启示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生涯规划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推进生涯规划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从观念上认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生涯规划这个新概念无论对学校领导,还是对一线教师或家长而言,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为了使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内容等,从思想上意识到生涯规划的作用,必须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相关的思想动员和人员培训工作。只有各个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思想上重视了,才有开展生涯规划的行动可能性。

2. 在实践中落实生涯规划的实施

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产业部门、宣传媒体及行业协会等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成立常设的生涯辅导学会,探讨各阶段生涯教育专门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内容的落实以及各阶段生涯教师的培训标准和能力要求,促进课程和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由于生涯规划的概念来源于美国,为使生涯规划的实施适合中国国情,必须建立本土化的生涯教育学科体系。此外,政府应主持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就实施生涯教育达成共识,形成协议,规定各企业、事业单位、工厂和大学等相关各部门为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便利条件,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现场参观和就地实习的环境。注重教育内外部的相互协调,发挥各方合力,确保生涯规划的实施。

组织教师培训。生涯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有关主管领导要利用一切机会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讲解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向他们介绍生涯教育的有关知识,提高各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参与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划拨专项经费。在实施生涯教育的过程中,师资力量的配给、学习资源的建设、学生实践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都需要经费的支持,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能更好地保证实验的开展。

出处:程利娜.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 教育科学研究, 2010(9):68-71.(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