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转载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新媒体“中国教育评价”(微信号:zgjypj),内容有删减。2025年3月28-30日,“以教育评价改革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教育评价学术年会在长沙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和湖南师范大学主办,湖南师大附中承办。这次为期2天半的会议,有2场大会、6场平行论坛、2场海报展示、1场《“破五唯”政策效果评估、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课题中期汇报及交流研讨会、3场学术工作坊、1场“期刊主编面对面”学术沙龙活动、1场小学教育评价改革发展共同体项目研讨会。将有近70位专家与我们面对面交流,有约60个专家报告、35个论文观点分享、78张学术海报展示。活动邀请了150余位专家和一线的实践人员作了学术报告与经验分享,吸引了来自全国逾800位教育行政部门、高等教育、科研院所、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术期刊等各级各类会员单位、相关部门以及从事或关心教育评价工作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在开幕式致辞中,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韩进表示,“教育评价是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本身就具有战略性”,我们要认真思考和回答“教育强国、评价何为”的重大课题,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咨询建议和决策支撑。湖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刘静表示,当前教育评价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以教育强国建设为引领,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协同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教育价值观的重塑,需要以更大的勇气突破路径依赖,在守正创新中开辟教育发展新格局。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院士表示,教育评价改革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如何以评价的“变量”提升教育的“质量”,是时代赋予大家的重大命题。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王殿军主持。△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作报告在学术年会的主论坛上,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指出,如何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当代教育人的政治责任。她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是充分发挥社会评价作用、跳出教育评价教育的重要抓手,要在学深悟透中央精神前提下,深刻把握教育评价改革关键点,坚持目标导向数据驱动,全面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工作,助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育强国建设。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院士阐述了教育评价的三重境界:竞争力、持续力和领导力,并从根源上指出“五唯”顽疾的成因,为教育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院士指出,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与教育变革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教育桎梏,培养具有源头创新能力的引领者,成为亟待解决的战略命题。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实践与深圳零一学院的持续探索,为这一命题提供了中国式答案——创生教育。这一模式以“破界”为核心,通过重塑教育逻辑、创新培养生态、融合多学科资源,开辟了数智时代人才培育的新路径。这一创生教育体系正从实验田走向示范田,为2035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可参考的深层范式。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院士介绍了地方师范院校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从制度构建、文化滋养、技术赋能三方面阐述构建新评价体系的举措,并分享改革经验。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指出,教育评价的战略属性指的是教育评价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表明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中与其它方面任务之间的关系,体现教育改革发展的“牛鼻子”的功能。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侯杰泰教授建议,教育者需警惕三个方面的误读:成绩背后的真实短板、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效偏差、AI应用的战略局限,同时反思教育监测系统的边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呼吁,要尽快着手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育评价生态。要从遵守宪法和执行党章的政治高度,引领并激发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广大学校校长教师的主体自觉,主动践行五育并举全程管理、过程公开、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形成五育并举教育质量文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申继亮建议,研制AI环境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考试评价构念;把握数字化学习特点,注重开展学评融合的交互式评价,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大力提升教师评价能力,增强不可替代性。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刘益东指出,科教体制机制改革与科研环境改造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任重道远,而实际上只要解决一流人才甄选并担任学术带头人这一难题,则照样能够尽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大会主论坛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李五一、湖南师范大学测评研究中心主任杨志明教授、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军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谢永红分别主持。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刘铁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斌,湖南省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刘建琼,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刘云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宁夏师范大学学术副校长黄涛,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秦春华分别作各主题平行论坛的成果分享。闭幕式上,清华大学教授王殿军理事长表示,本次年会紧紧围绕“以教育评价改革助推教育强国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内容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教育数字化、AI赋能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教育评价改革凝聚了新共识、增添了新动力、扩大了新影响。△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王殿军
2025-03-31
3月29日,2025年天津市普通高考外语口语计算机化考试顺利结束。5.4万余名考生在全市175个机考考点、307个考场,分11个批次完成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口语测试。外语口语考试为合格性考试,是报考外语类专业及部分涉外院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我市普通高考外语口语考试全面采用"人机对话"的模式,全程无纸化操作,所有考场均配备专业耳机及录音设备,确保考试公平公正。为保障考试顺利进行,市区两级教育考试部门提前部署,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标准落实考务工作。考点学校配备并提前调试语音设备,确保音质清晰、流程顺畅;技术、电力、网络等保障团队全程值守,及时应对偶发状况,为考生营造公平、舒适的考试环境。 青春有声,未来可期!随着口语考试的结束,2025年高考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愿考生朋友们在接下来的备考中再接再厉,六月更创佳绩!
2025-03-25
考生朋友们,2025年天津市普通高考外语口语测试继续采用计算机远程在线“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考试时间及地点考试时间:3月29日、30日 考试地点:考生须到考区指定的测试场所按规定的时间场次进行口语测试。考生注意事项1.考生不得携带手机、耳机、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及与测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试区域。2.进入考试区域后,考生须调整坐姿、佩戴好耳麦(要特别注意耳麦佩戴的正确方法),听从监考人员指令。3.考生需要在开考时间前做好设备调试(音量、麦克风)及测试,否则无法进入考试环节。请确保计算机听音、录音功能的正常使用。4.考试过程中,考生请勇于表达,答题声音与试音时音量保持一致。5.在答题或答题结束数据上传过程中,如果计算机正在处理信息,出现等待界面时,考生须耐心等待,不得擅自做其他无关操作。如遇系统问题或设备故障,须立即举手示意监考员。6.考试结束,系统显示“试卷提交成功”,考生方可退出系统,按照监考员统一指令,离开考试区域。祝考生朋友们考试顺利!
2025-03-25
2025年全国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天津考区)将于3月29日至3月30日举行。为帮助考生做好考前准备、顺利应考,在考试即将来临之际,市高招办为您带来温馨提示。1.确认好考试时间地点。考生务必要确认好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与考点考场信息。考点入口为天津体育学院新校区东门,进入校园后根据引导到达考场所在教学楼,考点位置详见附图。家长及陪考人员不得进入考点。上午考试结束后须离开考点,请提前做好中午用餐以及休息的准备。2.准备好相关考试证件。考生须登录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www. ydyeducation. com)或“体教联盟APP”中“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系统”中打印文化考试准考证。考试当日,考生须持准考证、身份证进入考点。3.注意所携带考试物品。考生须自备考试用品,可携带2B铅笔、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无封套橡皮、塑料直尺等必需的考试用品进入考场。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今年我市继续加大防范手机作弊的力度,配备手机智能安检门,考生须经过智能安检门安检合格后方能进入考试区域。手机、手表(每个考场均配备钟表)、智能手环以及书包等非考试物品,严禁带入考试封闭管理区域。考生如携带,请在进入考点前交由家长妥善保管或按照考点要求集中统一管理。赴考时,请考生尽量不要携带非必要的金属物品(如首饰、钢尺、金属水杯等),避免因重复检查延误进入考点、考场的时间。4.严格遵守考场规则。考前35分钟,考生可进入考场,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迟到15分钟后不准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5.诚信考试拒绝“红线”。考生要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和管理,诚信考试,对有违规或违法行为的,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等严肃处理。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2025-03-23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教育两委的指导下,3月21日上午,我市2025年高考英语第一次考试(笔试)安全平稳举行。全市7万余名考生在16个考区参加考试,考点秩序井然,组织平稳有序,实现了“平安高考”的目标任务。考前,各考区细化考务组织,优化考生服务,开展多轮工作培训,明确工作标准、程序和要求,确保取得实效。各考点认真落实落细各项举措,全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考试环境。各校开展考生诚信考试教育、应考注意事项培训、考前心理疏导,指导考生从容应考。考试期间,各考点严格落实部署要求,所有考点均配备“智能安检门”,严格手机管控、非考试用品集中管理、智能安检、5G信号屏蔽全覆盖,守好技防关;监考员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监考程序准确规范操作,强化现场与视频双监考,努力守好监考关。近万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保障了考试的安全和公平。市区两级教育、保密、网信、卫健、工信、通信、气象、电力、消防、交通、生态环境等招委会成员单位协同配合、上下联动,加强保障,为考生参加考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公安部门到考区一线,现场指挥调度,全力确保考试安全公平。考后笔试评卷工作随即启动。预计高考英语第一次考试成绩将于4月上中旬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