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格式:史秋衡. 促进学生成长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 《全球教育评价研究报告》书评[J]. 中国考试, 2024(7): 103-108.
作 者
史秋衡,同济大学同济讲座教授,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
摘 要:《全球教育评价研究报告》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梳理了近年全球各国教育评价发展脉络,是教育评价国际比较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该书运用多维视角,勾勒出全球教育评价图景“全域扩展、在地平衡”的显著特点,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综合教育四个篇章具体呈现了22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别与区域教育评价案例,聚焦多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探讨教育评价的变革路径。该书还进一步反思了这些案例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意义,明确“促进学生成长”这一全球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比较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综合教育
教育评价作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重塑教育体系的关键力量,对加快推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事关教育强国建设成败。2020年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指导文件,“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主要原则贯穿始终,多项举措旨在以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提出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这一宏伟目标[1]。全面了解教育评价的全球发展现状与趋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之举。当前教育评价呈现出一幅怎样的全球发展图景?从各国教育评价案例剖析中可以窥见全球教育评价变革路径,能够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带来哪些启发?由重庆教育评估院刘云生研究员主编的《全球教育评价研究报告》一书系统、深入、多维度地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是教育评价国际比较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该书采用“一篇总报告+22个国别与区域研究分报告”的总分结构,在勾勒全球教育评价图景的同时,聚焦案例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的现状与趋势,探寻教育评价和教育整体的发展、变革规律,为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和实践参考。
一、多维视角、勾勒全球教育评价图景特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2]。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必须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作出调整和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充分发挥评价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价值导向作用,牵引教育这一“全人类共同利益”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3]。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评价是其中具有先导性、战略性、支撑性的重要力量。因此,全球教育评价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促进教育变革中的国际交流与互学互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明晰自身在全球教育评价中的特色优势和努力方向,助力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作为教育评价专业机构,主动担负全球教育评价研究的重任,广泛发动合作伙伴,联合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25家单位共同展开对全球教育评价的研究,历时两年出版了第一册《全球教育评价研究报告》。该书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发展历程、特色项目、面临挑战及未来走向等多维视角对2019—2023年全球教育评价改革与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首先以总报告的形式呈现2019—2023年间“全域扩展、在地平衡”的全球教育评价图景,然后分别在基础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职业教育评价、综合教育评价四个篇章具体刻画不同国家(地区)教育评价发展状况,归纳出全球教育评价理论、政策与实践的一体化与多样化特征。
该书的总报告根据全球教育评价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分布图景与特点、关键领域与议题、重要使命与走向等多维视角建构基本框架,基于教育的普遍性、参照性等特征,勾勒全球教育评价图景。这不仅是全面、细致了解全球教育发展的切入点,而且是推动全球教育联结、互鉴、共创的着力点,更可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重构教育世界的突破点。报告认为,全球教育评价“全域扩展”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维度:教育评价的地位和价值扩展、区域分布扩展、共同关注的领域和关键议题扩展、重要使命和未来走向扩展。“在地平衡”则指各个国家(地区)在受到教育评价全域扩展的冲击时,也在积极寻求教育评价体系各要素、教育改革和发展与本地区传统要素和发展阶段现有条件的平衡,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努力构建适符合本地实际、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报告指出,首先,从教育评价的地位和价值扩展来看,教育评价被普遍认为处于先导、战略、支点地位,教育评价的价值从判断价值向建构、变革、保障、支撑等多种价值一体化发展,这一特点在各国(地区)教育评价政策和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例如,在我国的国家政策文件中,教育评价被视为“指挥棒”;在大部分OECD国家,教育评价日渐成为核心战略,推动教育改进、问责、规划和政策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教育评价视为撬动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关键杠杆。其次,从全球教育评价的区域扩展来看,主要是教育评价的标准、工具、方法、技术和实践等伴随经济发展从具有强势地位的经济体向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扩展。其中,以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国际组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国际教育评价项目,在推动教育评价发展全球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次,从全球教育评价共同关注的领域和关键议题扩展来看,当前全球教育评价呈现出五大共同关注的热点领域,即师生评价、教育政策与教育评价的互动、技术变革与教育评价的互动、高等教育的评价以及评价体系建构。全球教育评价的关键议题则聚焦在六个方面,即评价对象的生本性、评价目标的发展性、评价实施的专业性、评价办法的公正性、评价技术的智慧性以及区域互动的可比性。最后,从全球教育评价的重要使命和未来走向扩展来看,教育评价的重要使命应是“牵引创新、价值赋能、追求共同利益”,教育评价的未来走向应是“平衡尺度、标正教育”。这启发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构建要在评价定位、评价路向、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评价治理和评价适用范围六个维度上当好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平衡木”。报告有关全球教育评价改革热点和议题的讨论始终围绕和落脚于促进学生成长这一根本原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性权利、成长性过程、成长性成果、成长性制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也是全球教育评价改革的最终价值旨归。
二、聚焦案例、剖析全球教育评价变革路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书不仅对全球教育评价的全局进行深入探讨,高屋建瓴地总览全球教育评价在多个维度上的发展特点,还重点选取了22个颇具代表性的国别与区域教育评价案例,作为全书的“血肉”,对教育评价政策变革及实践取径进行剖析。案例选择总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不仅关注美国、英国等教育评价发展较早、评价体系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斯里兰卡等教育评价发展较晚、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报告涉及各级各类教育评价,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综合教育四部分编排,呈现了各国家(地区)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情况、关键做法、重要进展以及发展趋势等,既聚焦各国家(地区)在教育评价领域的最新进展,又凸显不同国家(地区)教育评价的特色举措。总体而言,该书所呈现的各国教育评价案例是对当前教育评价国别研究的总结和补充,较为集中地向读者展示了不同国家(地区)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发展过程和实践路径,打开了教育评价的全球视野,对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政策制定与实践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述案例中体现的诸多评价理念与改革取径可与我国当前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与改革要点形成有效对话。例如,在高等教育领域,高校分类发展是近些年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已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我国也不断出台相应政策文件稳步推进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建设。2014年,笔者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与设置标准研究”的首席专家和主持人,在此项目基础上提炼出的国家高校分类体系设计方案,被充分采纳并融入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开始推动全国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估体系走向分类分层[4]。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出台,文件要求实施分类、精准评价,采取柔性分类方法,引导高校走内涵特色发展之路[5]。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高等学校评估改革方案》,再次强调对不同类型高校分类指导的原则,实行分类评估[6]。完善高校分类评价体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任务,从全球教育评价发展来看,高校分类评价也已成为普遍做法和必然趋势。该书在分析印度高等教育评价未来的发展趋势时提到,要精准地针对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设立专门的认证机构,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分类评价;在对斯里兰卡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建议中也提到,建议对不同类别与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别统一评估标准。
在全球教育评价的指导理念和实践路向中,该书提及的诸多案例均体现了“促进学生成长”这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反映出教育评价的学生成长观念日益得到重视。在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方案中,立德树人是始终贯穿的主线要求,基础教育发展阶段提倡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循证评价。该书在对新加坡基础教育评价发展的全面剖析中提到,新加坡的基础教育实行以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核心的评价改革措施,全面取消年终考试是使“唯分数”现象降温的重要举措;全面科目编班、全学科分级计划以及新PSLE评分系统则是从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书中还通过研究英国2022年最新发布的“教学卓越框架”发现,这一框架的体系设置始终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基础,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成果,倒逼高等教育机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书中对俄罗斯教育评价发展进行趋势分析时指出,近年来俄罗斯教育评价越来越关注学以致用的评价理念,教育评价的规划和落实始终围绕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这能有效弥补“唯分数”的片面评价带来的缺失。
三、引发反思、指导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方向 该书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多维的分析角度、翔实的案例内容、深刻的前瞻性思考,对全球教育评价进行全景描绘和细节刻画,呈现不同教育发展阶段国家(地区)教育评价的发展过程和特色优势,也剖析了不同国家(地区)教育评价难题与改革趋向。这些案例研究有助于把握国际教育评价趋势,反思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定位和方向,探索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评价体系的可能策略,在全球教育发展领域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方案。正如编著者在序言中指出,“希望这份在数据和案例基础上加入了研究者深度反思的全球教育评价图景,能引发所有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关注教育评价发展的有识之士的思考和对话,能为教育评价发展尚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构建教育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参考”[7]。该书引发了对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哪些思考?在思考背后,又该如何从全球教育评价研究中吸取经验、教训,直面改革痛点,调整改革方向?
该书部分案例报告在分析国外教育发展状况后,也给出了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和借鉴。例如,新西兰综合教育评价研究报告中就提到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几点启示,包括教育评价需厘清评价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以及目标任务等;借助评价导向作用,尊重学生个性,兼顾不同群体的受教育者,促进公平正义;要不断研究与开发适合的评价工作,重视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对教育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巴西教育评价研究报告提到,巴西实行将全国高中教育考试扩展至贯穿高中教育的三次年度测试,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压迫感,同时又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动态监测,这与我国强化过程评价的改革路向一致,可为我国的中、高考制度改革提供新思路。此外,巴西高等教育评估系统采用学生表现的动态监测数据作为评价机构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也启发我国要探索建立可持续、动态追踪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当前,为实现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高效性的统一,顺应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我国亟须在评价方面实现技术突破,积极探索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转型。各国在教育评价数字化方面的经验对我国评价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美国在政府层面完善与数字化转型有关的政策法律,启动数字系统建设项目,在社会组织层面联合多方力量开发信息平台,监测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则积极研发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土耳其《2023教育愿景》提出,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覆盖全部教育阶段的电子档案,以此实现对教育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与科学分析。
综合来看,各国教育评价研究关注的焦点和转向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评价从关注增长向关注成长转变,激发教师评价从关注专业向关注职业转变,促进学校评价从关注投入向关注产出转变,推进评价治理体系从关注规训向关注赋能转变。这与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改革理念,以及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政府评价和用人评价五大领域的重点任务和目标追求基本一致。国际教育评价改革措施和路径为突破改革难点,在评价理念、理论、主体、对象、内容、标准、方法、技术、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体系性调整提供了参考。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以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智能化为特征”的第五代评价[8],强调回归育人本位,当前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并引起广泛关注。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牵引作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增添动力和活力。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政策引导、理论支撑、实践探索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逐步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公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全球教育评价研究报告》第一册的出版为教育评价研究打开了全球视野,期待两年后第二册的出版,能够持续跟踪全球教育评价发展动态,进一步为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