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教学研究详情

科学减负提质指导系列·之二

2022-05-16

科学减负提质指导系列之二

——给学生尊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其在人文底蕴第二点明确的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这说明,“懂得尊重”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但作为教师必须认清,学生只有在享受尊重的教育下才能懂得尊重,才能获取尊重的本领。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每个案例都蕴含着对学生的尊重。老师在教育学生享受尊重、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等诸多与尊重有关的行动中,又应如何培育“尊重”呢?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人格有三层意思:一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三是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我们讲尊重学生的人格,主要是指尊重学生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实际上,教师和学生只是责任和义务的不同,在人格上则是完全等同的。

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应爱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没有爱何谈教育?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对学生有耐心,才会有宽容,才会有执着的坚持。有一位高中女教师,在她的教育生涯中没有什么绚丽的彩虹,她常常讲:“我在30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总共迟到过3次,虽只有3次,但每次我都感到很内疚。”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是2000年高考前夕,这位老师担任班主任,还兼教3个班的英语课,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和老师都很紧张。她班上一位家住农村的女学生由于压力过大,便秘非常严重。一天晚自习时,这个女生找老师请假说:“老师,我要去厕所,我已有10天没解大便了。”老师说:“你去厕所,我去给你买瓶开塞露。”女生说:“老师,不用您买,我自己有。”老师说:“那你赶紧去吧。”大约过了十几分钟,老师见女生仍未回来,就到厕所去找,看见学生满脸通红,正在低声哭泣。老师赶紧问:“怎么了?”该女生痛苦地说:“老师,我解不下来,难受死了。”老师说:“你别着急,我给你上点开塞露。”学生很难为情,再三谢绝,后在老师坚持下,最终同意了。上完开塞露后,老师就站在旁边等候,看到学生痛苦的模样,不禁流下了眼泪。当她听到学生说还是不行时,老师果断地说:“我给你掏掏吧。”学生听了连连拒绝:“老师,那可不行,太脏了。”在老师的一再坚持下,学生带着感激和非常痛苦的表情点点头。

第二天,学生把此事告诉了家长,学生妈妈立刻来到学校找到老师,说:“我不知说什么好,连我自己恐怕都做不到的事,您却为我闺女做了,您真是太好了。”老师说:“不用谢,她是我的学生,见她那么痛苦,我受不了……”

没有爱,这位老师会有这个举动吗?会为30多年里仅有3次迟到而感到内疚吗?

以下,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婚宴上,一位中年男士认出了他中学时的老师,于是上前恭敬地说:“老师,您好!您还认得我吗?”老师回答说:“对不起,我实在记不起来了。”学生又说:“老师您再想想,我是当年在您课堂上偷同学手表的那个学生。”老师看着面前的这位学生,还是摇了摇头:“我真的认不出你了。”学生边回忆边说:“当时您让全班同学都面向墙壁站着,再用手帕蒙上自己的眼睛,然后您挨个搜查我们的口袋。当您从我口袋里搜出手表时,我想我一定会受到您严厉的训斥、严肃的处理,以后我在班里是抬不起头来了……但是,事情并没有像我想的这样发生。您把手表归还给失主后,就叫我们坐回去继续上课。直到我毕业、离开学校那一天,我偷同学手表的事也没有被人提起。老师,现在您应该记起我了吧。”老师微微一笑,说道:“我怎么会记得你呢?为了同学之间能保持良好关系,为了不影响我对班上同学的印象,当时我也是蒙上自己的眼睛来搜查你们的口袋的。”学生听完,眼泪夺眶而出,他紧紧地把老师抱在怀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这样默默拥抱着……

给人容身的空间,给人转身的台阶,给人改过的机会——这不仅是老师的善良和智慧,更是一种崇高的慈悲境界和人格魅力。

教师作为教育者,还应该理解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主、独立的意识日益增强,他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教师给予自己理解。教师只有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保证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有这样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妈妈带着一个女孩,爸爸带着一个男孩再婚。女孩已经八年级,可能是叛逆期的缘故,女孩和妈妈几乎水火不容。只要是妈妈说话,女儿必定顶撞,也就是妈妈说东,女儿肯定说西,家长苦恼、孩子痛苦,继父更不敢参与。家长请老师帮忙处理,老师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什么样的孩子?”家长说:“学习优秀、积极上进、尊重师长、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老师说:“要想让孩子成为你想象的那样,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教育,确切地说需要你做妈妈的教育。”

“您说我怎么办?我是没有办法了,每天是以泪洗面,由于孩子的缘故,我们夫妻也经常吵起来。”

老师说:“你事业上是成功的,但是作为母亲你是失败的,找找你自己的原因吧。”

“您说,我给她买好衣服穿,想吃啥就买啥,想干啥就干啥,就是我让干啥不干啥,我还能咋样?”家长说。

老师说:“你在单位是领导,在家里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是儿媳,更确切地说还是主妇,这些角色你做得怎么样?”

家长恍然大悟:“您要不说我还真没意识到,这些我做得还真是不好。”

老师说:“你都没做好,怎么去要求女儿呢?你们在家里开个家务会,主动承认承认错误,努力扮好你的多重角色吧!”

按照老师说的,全家当天晚上就开了家务会,家长主动向孩子承认了错误。第二天开始,爸爸、妈妈每天轮流做早饭、做家务等,每周开一个家务会,基本都是这个程序。一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晚上,女儿突然主动说话了:“妈妈,现在防疫期间我也不上学,除了学习也没有别的事情,从明天开始我负责做早饭、负责照顾小弟,你们该干啥就干啥吧!”妈妈听了女儿的话,心里亮堂多了。从这天起,母女关系融洽了,而每周的家务会仍然坚持开。复课开学后,学校组织考试,孩子的成绩一下跃进了年级前100名,全家皆大欢喜。虽然这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案例,但我们老师大可从中汲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作为教育者,教育学生还要讲艺术。对于正处于敏感阶段的学生来说,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一个无意识的动作,就会让他们的自尊心受到莫大的伤害。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平常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另一个平常成绩很好的学生却没考好。看到成绩后,老师把这两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先冲着成绩好的说:“你这次考得不错,还需要继续努力。”老师转过头又对另一个说:“你看看你,成绩好一点,就骄傲了,这次完了吧,连他都比你强。”结果,两个孩子的自尊心都受到了伤害。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铸成无心之错。

老师教育学生要做到诚心、语言要委婉,切不可讽刺挖苦。曾有这样一件事,一位学生本来学习一般,这次考试进步很大,学生高兴地跑到老师面前:“老师,您放心,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进入班上前十名。”听到这话,老师本应高兴,趁机鼓励,可这位老师几句话把高高兴兴的学生一瓢冷水浇成个落汤鸡,低着头回到了教室。放学回到家,家长发现孩子不高兴就问他怎么了。孩子哭着说:“老师瞧不起我。”

原来,老师当时是这么说的——“就你,还考前十,这次还不知道是怎么蒙的呢!”

家长听了之后也很生气,当时就给校长打电话,向校长原原本本地把孩子的话重复了一遍。校长向家长深表歉意,第二天就找到这位老师谈话。那位老师却理直气壮地说:“校长,就他的水平,不可能考进前十,我太了解他了。”

“能不能进前十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知道努力了,学习有了积极性,你还是要多鼓励他,咱们看期末考试吧!”说完这番话,校长又找到那个学生替老师道歉,鼓励道:“你努力吧,我相信你,希望你能用事实证明老师对你的看法是错误的。”学生点点头,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教室,从此学习变得更加努力了,家长也及时和老师、校长沟通。在期末考试时,这个学生考了班级第八名。校长找到老师,老师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校长的批评,并找到学生向他道歉,师生关系更融洽了。

二、尊重学生个性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正确面对学生个性的差异。人是千差万别的,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这既是事实,也是规律。老师们应该尊重规律、承认现实、正确面对。其次,应该容忍学生个性张扬。有的学生聪明些,有的学生能力一般,有的学生擅长运动,有的学生擅长静思,有的学生擅长音乐,有的学生擅长绘画。老师们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用心去培养。社会需要各类人才,无论是政治领袖、国家栋梁,还是默默无闻的工匠,都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学习优秀的学生能使老师体悟成功的喜悦,而成绩一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也可能成为先锋与模范。当遇到学生“顶牛”“越轨”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三思而后行,尤其需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也许学生的“顶牛”“越轨”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灵光闪现,作为教师要小心呵护,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工作中,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善待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犯错,并以巧妙的形式加以引导,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又一启程点。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这是伟大的智慧,高超的手法,我们应很好地向陶先生学习。

三、给学生以公平

人是感情动物,教师不是圣贤,是普普通通的人,工作中难免掺杂情感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标准是极高的。在学习、生活中,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在遇到一些相似问题时,一定会看老师是以怎样的方式、态度解决,是否一视同仁,是否公平、公正。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学生私下议论,“老师太偏心,就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这样的议论是否真实,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它最起码说明学生对老师的做法不满,这是事实。大家想一想,学生这样评价老师,师生间能建立好的关系吗?没有好的师生关系,能有好的教育效果吗?“亲其师、信其道”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可有些老师就是不明白。

有位老师上课时,正讲在兴头上,突然看见两个学生相互笑了一下。根据学生笑容里的神秘和诡异,老师判断“没好事”,就气冲冲走过去,把两个学生一通乱批,最后还说了句:“王×,你不好好听课,跟他一样不好好学习,长期和他嘀嘀咕咕不学好。”

这里,老师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没有搞清楚学生笑的原因,就胡乱批评学生,学生怎么会信服老师呢。二是批评到最后暴露出老师做事的不公平——同样的错误,为什么非要加上最后两句呢?老师在工作中务必多加小心,否则,会伤学生的心,学生会怨恨你一辈子。

四、给学生以信任

信任就像魔术师,它能让人们的感情、关系更好,但有时也会让人因此受伤害。信任是影响学生人格、社会化和智力发展的重要变量,信任与心理健康有关,所以信任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发展的有力保证。

“张师傅的儿子小雷考上了大学!”

这个消息一经传开,轰动了整个小区,有人说:“那小子能考上大学?不可能,是真的吗?”

有人说:“那孩子能考上大学,是爹妈修来的福。”

最后一人说:“你们都是老印象,这孩子上高中后变化多大呀,好像换了个人。”

这位邻居的提醒,让大家达成了共识。

“还真是,现在想想,这孩子和小时候还真不一样了,见人打招呼,挺有礼貌的。”

“只要看见老人提着东西都能主动帮忙。”

“哎,还真是!”

实际上,这个学生的转变是从一件小事起步的。

有一次,小雷把同学打了,而且比较重,被打学生家长报了案,并来到学校要打小雷,可小雷根本不服气。看到这种情况,老师先稳住被打学生家长,并向家长道歉:“小雷是我班学生,是我没有教育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您先消消气。”听老师这样说,家长的气消了不少,只是说:“这小子在校外很霸道,我就想教训教训他。”

“您是大人,他是孩子,您跟他置气,太不值得,您放心,我会好好教训他,给您出气。把咱儿子打成这样,确实让人生气。”

送走了家长,派出所干警来了。老师没有让他们进学校,就在警卫室向干警做了解释:“都是孩子,打架在所难免,不让您几位进教学楼,是怕对孩子影响不好,请您几位理解。”

老师回到办公室,年级组长正在和小雷谈话,小雷看见老师后,哭着说:“老师,谢谢您!给您惹麻烦了。”原来,是年级组长把老师处理这事的前后经过讲了。小雷没想到老师这样维护他,哭着解释说:“昨天在厕所,我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张口就骂我妈。我说:‘你骂我可以,我妈又没碍着你。’可他还是骂,还说找我家去。我妈正病着呢,我不能让她生气。放学路上正好碰见他,他又骂我妈,我就把他打了。”根据小雷说的情况,老师给他一一分析,完全相信他,并告诉他怎么做。之后,老师陪着小雷去医院给同学道歉,两个人握手和好,那位家长也不再生气了。事情结束后,小雷说:“老师,您和别的老师不一样。”老师问他为什么。小雷说:“我过去经常打架,无论是不是我的责任,老师都怨我。这次,您不但没有怨我,还替我向人家道歉,不让警察进教学楼,都是为我好。”

从这以后,小雷和老师关系越来越好,什么事都和老师说,变化也越来越大,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教育需要智慧,尊重他人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家长的尊重,才会学会尊重他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会提升自己做人的品格。尊重可以获取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的效率。学习也是如此,建立以尊重为基础的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