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教学研究详情

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指导·之八

2023-03-06

培养学生养成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通过对成绩优秀学生的分析研究,几乎都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上课思考、提问,遇到问题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对疑难问题刨根问底,不彻底学懂弄通决不罢休;敢于质疑别人的观点,哪怕自己错了也得搞明白了之后才罢休,绝不盲从他人的观点等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给人的印象有些“不灵透”,听课之后问题特别多,其他学生看着不难的问题他却经常问,而且有时当时听明白了,过个三五天又来了,还是这个问题,他会讲:我按照您给我讲的复习了,但这里为什么是这样?那样不行吗?这样的情况有时会重复很多次。很多时候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老师,您再给我讲一次,我保证就会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所谓“不灵透”的学生最终考入了重点大学,现在已经是博士生导师。

这个例子,也许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思考、善问、质疑是优秀生与普通生区别的分水岭。那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呢?

一是,营造思考的环境。提出使学生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比如,要求学生在听课时做到:总结老师讲的知识要点、解题思路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介绍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科技发展联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学习感受等等。

二是,营造善问的机会。让学生“善问”,老师要做到:问题设计有挑战性,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如果自己不明白就没办法介绍,“迫使”学生有问题就得问。还要给“善问”创造“安全”的环境,即允许学生在提问时出错,使学生敢于大胆的提问。“善问”能发现新问题,新知识,能有新创造也能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与补充要鼓励学生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要敢于刨根问底,既可在同学之间讨论,也可请教老师,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三是,营造敢于质疑的氛围。创新与创造都是在对前人已有结论甚至是权威结论的质疑与改进过程中实现的。课堂中,如果只允许倾听和接受,那我们教育出来的所谓“人才”将只能传承而无法发展与创造。我是学生质疑的受益者,记得1995年我带毕业班,当时高考有时出现这样的题型:一个正弦函数等于一个代数式,求这个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由于这样的题目一般出现在选择题中,我们一般给出的解法是特殊值带入排除法,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题目出现在填空题中,我引入了利用“双向不等式”求解的办法,讲到一半时,一个学生质疑到:杨老师,如果这是一道填空题,用这种方法需要1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即使我做对了也得不偿失啊!仔细想想真对,我就留了一道思考题,谁能帮助老师用简单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奖励一套三角板!以后的日子,我始终没有思路,大约一个月后,一个学生突然找到我说:“杨老师,我不知道那个问题怎么解决,但我总感觉它与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有关联”。我和他研究后发现:确实是,一个是两个定点一个动点,一个是两个常数一个变数,可当时没能想到解决办法。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突然一天在梦中解决了这个难题,醒来写了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用这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2~3分钟就可以了,我也因此获得了宝坻区高中数学论文一等奖。老师面对学生的质疑要抱有平常心,即使是学生质疑错了,也要肯定他的勇敢,并与他一起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一旦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坦率告诉学生老师目前也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并与学生一起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