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教学研究详情

从 “以史育人,培根铸魂”的高度理解义教历史课标 (2022年版)

2022-09-19

“以史育人,培根铸魂”的高度理解

义教历史课标 2022年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公布,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是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也为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从“以史育人,培根铸魂”的高度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年版)》〔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 (2022年版)”〕作一些说明,以就教于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 


“以史育人,培根铸魂”是此次历史课标修订工作的价值追求

 

本次义教历史课标的修订,仍然是为了进一步解决基础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因此,修订工作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确保党和国家的意志、主流价值观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从学习、认识历史的角度,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持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大势,使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把 “以史育人,培根铸魂”落在实处,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时代新人。三是体现国际水准,突出中国特色。通过对国际历史课程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把握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态,使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中国话语体系下具有国际水平,并展示其前瞻性。四是总结《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十年来的成就,并加以继承;同时就其存在的重要问题,例如,课程目标缺少素养导向、课程内容存在碎片化并缺少内在逻辑结构、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不强等,加以改进,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与时俱进。在上述基本精神指引下,课标修订组确定了以下五方面的修订工作基本路径和修订重点。一是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凝练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并以此为统领,确定课程育人的具体目标,将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对标对表。二是在通史叙事基础上,使学习内容更加结构化、系统化。三是强化综合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注意将知识学习与学生 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条逻辑主线。四是探索历史课程与其他文理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学科和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推动历史课程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五是以新的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观为指导,研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学业质量标准,为育人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型提供上位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评价标准。 

  

“ 课程标准 ( 2022年版)”的主要新变化

 

(一)凝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这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新理念 

 

“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育人导向,凝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并将它们作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对以上核心素养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要培养的五个核心素养在概念界定上,不仅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要培养的五个核心素养基本一致,而且五个核心素养之间同样有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具体而言,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 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

另一方面,将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以更符合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学习要求(见表1)。

11.png

与高中阶段相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内涵的表述更为简约。同时,“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与高中阶段的相关要求是一脉相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关系,二者合力形成了基础教育阶段历史课程育人价值的连续体。它们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涵养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而达成中学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二)设计了结构化课程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突出大概念、大主题教学 

 

“课程标准(2022年版)”组织、设计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课程,即以大概念、大主题设计和选择了六大板块的课程内容(见图1)。六个板块是指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首先,通过以上六个板块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 (2022年版)”勾勒了人类社会形态从 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以帮助学生形成大历史观。其次,每个板块的具体学习内容按照时空顺序展开,以“导论+专题”的方式呈现内容要求,这样做使课程内容更加结构化、集约化。最后,在六大板块基础上增加了 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即第七板块,旨在加强学生运用各文理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更贴近 生活、贴近社会的综合探究实践。通过以上七大板块课程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立足时空,运用史料,认识历史,形成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

12.png

从大的方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可以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部分。中国史包括17个专题,主要内容涉及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特别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和巩固;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100多年的、领导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立的实践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史,特别是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以上内容构成并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大趋势。 

世界史包括14个专题,主要内容涉及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经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和规律,以及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入20世纪,人类在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中成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国际关系更为复杂,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中进入21世纪。 

 

(三)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 

 

1.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是必须明确的问题

首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跨学科的思维培养学生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本次课程方案修订的重点之一,也是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方面。 

其次,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几个学科的简单相加或轮番上场,也不是呈现各自学科独立的信息或知识碎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需要学 生在解决真实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并发挥团队协作等能力。它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激发解决问题的意愿并真正解决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衡量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效落地的重要支点。 

最后,跨学科教学是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任务,它涉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校治理方式的改革。为此,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研发机制,引导教师突破学科边界,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联合教研,在“共同备课、协商上课”的共建合作中进行不少于总课时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可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置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也是不同学科共同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贡献的有效着力点。 

“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它是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及课题研 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2.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初中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内容都来自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六个板块。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从特定问题出发,将分散的知识内容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既在时段上纵通,又在领域上横通的通史意识。同时,它还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拓展和思维深化。 

(2)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借助不同课程的知识、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情境素材和教学策略应聚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跨学科主题设计要秉持五大原则: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4)充分利用两个表格。在 “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 “跨学科主题学习”部分,有两个表格非常重要,请教师注意研读、利用好它们。第一个表格是 《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它是对十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说明,包括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等方面。例如,表2是对“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说明。

13.png

第二个表格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知识图谱示例》,它针对“历史上水陆交通发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列举了所需要的相关知识(见表3)。

14.png

15.png

需要提醒的是,课标中的这两个表格只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示例,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思路,因地制宜设计不同主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而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可以有不同的知识图谱。在活动主题确定之后,一定要参照这两个表格,做好相应的思路说明和知识图谱设计工作。 

 

(四)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了新时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育人要求

本次修订工作首次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研制了以素养为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要求,为育人方式和评价模式的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上位的标准,从而使 “以史育人,立德树人”落到了实处。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研制过程,就是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要培养的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核心素养水平表现进行整体刻画,综合考查学生面对真实情境,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体现核心素养各方面的达成情况以及课 程目标的实现程度。由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设在初中,为一个学段,因此学业质量标准为一个水平,即合格水平。“课程标准 (2022年版)”将历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分为三个方面(见表4)。

16.png

4中的三个方面体现了历史学习由“点”(具体史事)到“线”(各种联系),再到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趋势认识的学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学习是同时而不是分别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这三个方面的水平也 是同时、逐步得到提高的。 

 运用学业质量标准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学业质量标准的每个方面都要求有具体的课程内容作为达成核心素养的支撑。例如,在“1.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记录历史年代的基本方式,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将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置于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这些要求是学生达成时空观念核心素养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二是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而言,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培养的核心素养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例如,在“2.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中,对“古今联系”的要求是“以中国的疆域为例,能够从古今联系与变化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论述”;对“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的要求是,“以近代中国为例,能够分析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原因,理解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能够感悟五四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抗战精神等”。这些要求包含了对学生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要求。再如,在“3.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世界历史,了解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差异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知道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了解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初步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以上同样体现了共同而非单一地提升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要求。 

 

教学方式的新发展

 

“课程标准 (2022年版)”创新教学方式,设计了“教”与“学”两条逻辑主线并行的教学要求。概括地说,课标从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出发,要求贯彻“教”与“学”两条主线并行的原则,以进一步促使教学方式变革。在课标每个板块的课程内容中,同时包括“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部分,它们 “三位一体”,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其中。

“内容要求”即“学什么”或“教什么”。六个板块的学习内容都按照时空顺序,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以“点”连“线”、以“线”串“点”,以结构化的专题方式呈现内容要求。例如,在中国古代史部分,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要求”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 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学业要求”即 “学得怎样”。“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规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各个板块的具体知识内容,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要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紧密结合,研制了“学业要求”,以引导教师把握每个板块的教学深度和广度,促进达成相应主题内容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不同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 逐步达成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例如,世界古代史的“学业要求”包括以下四点。(1)能够知道世界古代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知道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知道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特点;能够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认 识古代世界各个文明的发展状况与代表性成果。(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能够梳理教材的叙述,了解史事发生的背景和意义,对世界古代史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能够认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在古代、中古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4)能够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初步理解、尊重各个文明之间的差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提示”即“怎么教”和 “怎么学”。它强化了对教、学的双向指导,不仅提示教师应该如何教,还为学生设置了多种学习活动,并突出综合性、实践性,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学习。通过“教师教”和 “学生学”两条主线 的互动,进一步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注意课标对“教学提示”的表达方式:前几个自然段是提示教师“如何教”,后面的“学生在学习……”,是提示学生应该“如何学”。下面以中国近代史“教学提示”的前三个自然段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个自然段:“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判断。”这是提示教师教学应达到哪些总目标。

第二个自然段:“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要使学生把握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 解放的基本史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这是提示教师,在通过教学内 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应达到的具体要求。

第三个自然段:“近代的史料更为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运用近代的文字资料、影像资料等再现历史的情境,如历史的场景、人物的活动等,使学生观察、感受近代历史的真实情况;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历史报刊、历史论著、历史照片、历史绘画、历史影片、历史实物等,特别是用好红色资源,如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要重视与近代 历史有关的乡土资源和口述史资源的利用。”这是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料。

关于学生的活动,下文以世界古代史的学生学习活动为例进行说明。“课程标准 (2022年版)”提出六种学习活动:(1)绘制包括中国在 内的世界古代文明中心的地理范围示意图,加深对世界古代文明多元特征的理解;(2)识别世界古代史上大帝国版图的示意图,如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统治 范围的示意图,并与今天的世界地图进行对比,了解古代大帝国在今天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加强 时空观念;(3)搜集、整理世界古代史上著名建筑的图文、影视材料,以板报、电子报等形式展出;(4)绘制欧洲中世纪庄园的平面图,并据此 解说庄园的布局和农民的日常生活;(5)查找、汇集世界古代人物的材料,如汉谟拉比、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斯巴达克、恺撒、查理曼等,编写世界古代人物小传,并对他们进行评说;(6)组织讨论会,探讨古代世界各文明的特点。

另外,“课程标准 (2022年版)”还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进行了研制,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教学建议。对此,笔者将另行撰文说明。

总之,“课程标准 (2022年版)”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宏观上,教师要深入理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综合培养的具体要求,树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新理念;在微观上,教师要在知识结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人文情怀等方方面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成长,从而更好地达成历史课程“以史育人,培根铸魂”的教育目标。

 

(作者徐蓝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及修订组组长,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之一。)

文章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2年第8期,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