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WORK TRENDS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命题

2022-04-30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命题研讨会圆满举行        为加强各区的教研协作,更好地发挥区域联合命题的功能,按照七区教研联盟工作安排,日前,七区教研联盟“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命题”研讨会议在我所工作基地圆满举行,七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门主任、主管主任及我所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对“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命题”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第一,成立了期末联合命题领导小组。由七区教研联盟秘书长任组长,各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区教研部门主管主任为成员。第二,确定了工作原则。确定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团结合作的命题工作原则。第三,明确了命题时间安排。确定了期末命题时间、试题打磨时间以及期末考试时间。第四,明确了工作分工。命题领导小组从各区教研员中优中选优,确定了各年级各学科期末命审题人员名单。第五,讨论通过了本次期末考试命题的试卷分值及难度控制以及命题要求等。

【喜报】天津市教育考试研究所荣获“天津市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2022-02-28

       天津市教育考试研究所荣获“天津市先进社会组织”称号2022年2月23日,天津政务网发布了《天津市民政局关于表彰天津市先进社会组织和先进社会组织工作者的决定》(津民发〔2022〕1号),天津市教育考试研究所荣获“天津市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天津市教育考试研究所于2010年成立,是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下属的从事教育考试与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社会组织。成立12年来,研究所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服务教育,创新发展,引领当下,创造未来”为责任使命,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学育人质量、服务行业创新发展、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教育评价水平和影响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先后获得民政部评估5A等级、“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智库先进社会组织”等多项奖励荣誉。在党建工作方面,研究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组织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心系“国之大者”,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要求,以党建引领航向,将党建与业务工作高度融合,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守正创新、依法自治、增强活力,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考评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履行使命担当中彰显时代价值。在学术科研方面,研究所坚持高质量发展、立足高标准建设,把握教育发展形势,凭借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通过开展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提供“原创命题—考务服务—智能阅卷—考试分析—教学评价—教学指导”全方位闭合环考试评价服务,建设“智慧作业”项目的平台,与有关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和学访交流,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南方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门课程“专用教材”《劳动实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寒暑假作业等项目活动,充分利用教育科研成果,努力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助力政府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和国家“双减”政策在天津的贯彻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各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师生等服务对象的高度认可。在社会责任方面,研究所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认真落实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及时开展制定防控方案、应急科普、防疫倡议等工作,充分体现社会责任和担当。研究所的各项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截至目前,天津市民政部门共登记社会组织超过8400个,此次研究所作为100家单位之一,荣获“天津市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化荣誉为动力,团结凝聚教研骨干力量,紧贴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为助力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附件:天津市先进社会组织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一、市级社会组织(64个)天津市慈善协会天津市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天津市政协理论研究会天津市市政公路行业协会天津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天津市山西商会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天津市新疆商会天津市山东商会天津市浙江商会天津市商业联合会天津市黑龙江商会天津市互联网协会天津市清洁行业协会天津市中小企业协会天津市软件行业协会天津市钢结构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健康管理协会天津市农学会天津市护理学会天津市物业管理协会天津市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天津市会计学会天津市见义勇为协会天津市保安协会天津市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协会天津市建筑业协会天津市保险行业协会天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天津市银行业协会天津市律师协会天津市证券业协会天津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天津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协会天津西洋美术馆天津市易欣向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天津仁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天津市心羽帮扶服务中心天津市潮汐济困中心天津纯懿公益帮扶服务中心天津家合婚姻家庭咨询交流服务中心天津市天津建筑工法展览馆天津市蓝海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天津市教育考试研究所天津市若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天津市社会救助基金会天津市力高慈善基金会天津市赵以成医学科学基金会天津市金桥慈善基金会天津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津市心羽公益基金会天津市荣程普济公益基金会天津市赛恩正屹慈善基金会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天津市融创公益基金会天津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天津市仁爱教育基金会天津市天士力公益基金会天津市崔玉璞慈善基金会天津市凯尔翎公益基金会 二、区级社会组织(36个)滨海新区天津自贸区安华消防培训学校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滨海义工协会天津市滨海新区慈善协会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天津市滨海新区康乐老年之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天津市滨海新区慧德公益协会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协会和平区天津市和平区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天津市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河东区天津市河东区永诚世佳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天津市河东区见义勇为协会河西区天津市河西区慈善协会天津市河西区乐高教育培训学校南开区天津市南开区鹤童老年福利协会天津市南开区见义勇为协会河北区天津市河北区老年大学天津市河北区有为助乐社区服务中心红桥区天津市红桥区橙意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天津市红桥区和苑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东丽区天津市东丽区见义勇为协会天津市东丽区武术协会西青区天津市西青区慈善协会天津市西青区妙妙公益服务中心津南区天津市津南区慈善协会天津市津南区睦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北辰区天津市北辰区佳荣里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天津市北辰区辰青启航社工服务中心武清区天津市武清区恒益社区社工服务中心天津市武清区利远公益服务中心宝坻区天津市宝坻区馨意社区公益服务社静海区天津市静海区与爱同行助困志愿者服务中心天津市静海区青年企业家商会宁河区天津市宁河区水稻种植协会天津市宁河区天年园老年公寓蓟州区天津市蓟州区平安蓝天救援队天津市蓟州区飞鹰志愿者协会

聚焦“双减”工作系列评论之三

2021-08-10

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聚焦“双减”工作系列评论之三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双减”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并从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等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落实“双减”要求,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必须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而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正是贯彻上述治理原则的题中之义。减轻学生负担,不仅要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和家庭作业等做出严格规定,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彻底治理,同时还要大力推动课后服务育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使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是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重要内容,也是为民解忧,满足民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一举多得。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近来,教育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名学生、465.6万名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首先要强化师资保障,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师资是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的关键力量。要通过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使学校师资得到充足保障。要通过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只有师资得到了保障,教师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合理的待遇补助,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确保课后服务水平的提升。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以及社会要协同合作。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出台课后服务的操作标准和规范,详细规定课后服务的定位、基础设施条件、服务内容、经费来源、师资配备和考核评价标准等。学校要大力改造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体育场、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场所,满足课后服务的基本需要。要严格实行课后服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形成从申请审核、过程监督到成效评估的完整管理规则。要积极发挥家长参与课后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建立可行的参与机制,促进家校共治。同时,还可以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的有效措施,也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的现实需求。接下来,各地要高位统筹、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动“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本报评论员)

聚焦“双减”工作系列评论之四

2021-08-10

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聚焦“双减”工作系列评论之四来源:《中国教育报》  “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党中央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大力规范校外培训行为,通过《意见》释放出极强的从严治理信号,监管措施力度前所未有,改革的坚定决心可见其中。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做好“双减”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规模总量庞大,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治理难度极大。尽管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情况突出、被资本裹挟状况严重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此次印发的《意见》对此亮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重点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克服畏难情绪,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在审批机制方面,《意见》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这清理了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的不良土壤,从源头上倒逼其回归理性。在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和强化常态运营监管方面,《意见》对校外培训的时间、内容、范畴、质量作出一系列刚性规定,这些举措界限清晰、可操作性强,也为培训机构自我净化指明方向。  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准确理解全面规范、从严治理的丰富内涵,既要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又要勇于克服困难、直面挑战,实施全方位综合治理,将监管落实到位。  监管过程上要全流程,不留空当。从培训机构的申请设立、审批许可、注册登记,到成立后经营的全过程、各环节,直至终止清算、注销登记,要不留管理死角,实现全链条无缝隙监管。监管对象上要全员覆盖,不留例外。无论是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含个人和组织)、授课教师,还是教辅和管理人员以及培训对象,所有参与主体均应纳入监管视野。特别是教师的资质、教育教学行为、师德师风,应作重点关注。在监管要素上要全方位,不留死角。除了软硬件设施确保安全,收费退费制度、广告宣传、招生方式和授课内容要做重点监管,决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监管手段上要全域式,多管齐下。要综合运用行政执法手段、信息技术优势、社会监督利器,建立健全全天候的投诉举报渠道和涵盖举办者、教师等人员资质的公示查询系统,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对顶风违规的露头就打,对拒不整改的严查严处,对回潮反弹的苗头保持高压态势。  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牢牢把握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的科学方法,坚持系统谋划、远近结合、内外联动、标本兼治。  一是完善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充实管理队伍。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缺失、职责不清,是治理培训机构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意见》已经在明确部门工作责任方面给出了清晰的要求。各地可据此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力度,甚至可设立专门的机构,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二是细化方案举措,健全推进机制。政府要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任务,列出工作清单,明晰治理方式和实施路径,建立完善现代治理体系。既要有遏制乱象的治标之招,如落实“三限”(限机构数量、限培训时间、限收费价格),抓紧开展自查、核查、抽查,又要有长远治本之策,守好校内主阵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做好校内课后服务,同时强化素质导向,引导培训机构转型发展。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力量。各地党委、政府要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政治自觉,明确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及职责分工,完善多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同联动机制。要广泛宣传科学的教育观、正确的成长观、多元的成才观,引导家长社会正确理解“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构筑全员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的现实所需,是卸掉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紧迫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应深刻领会《意见》中的各项要求,扎实落实各项工作,给孩子的成长成才营造健康的校外空间。(本报评论员)

聚焦“双减”工作系列评论之五

2021-08-10

大力提升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双减”工作系列评论之五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行了部署。《意见》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同时强调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由专门培养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具备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都不具备的时间优势和资源优势。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既能够最大程度确保社会公平,也能够缓解社会焦虑,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必须大力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要下更大的力气,推进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同一区域校际差异,要通过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优质均衡的基础上,办好每一所学校,并办出各自的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才能有效地缓解择校热、校外培训热。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必须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严格遵循教育部有关课时的限制、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管理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是学足学好的前提。同时,要建设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开发校园各类环境、设施、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内学习课程与学习资源。学校要建立起涵盖课堂教学在内的多维立体的教育体系,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增强对学生的课后服务供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要坚决避免“校内不讲校外讲”“课上不讲课下讲”等情况,切实做到应教尽教,赢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核心在于抓好课堂教学质量。要通过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做到学有所得,学生负担自然随之减轻。一方面要立足学生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通过大单元整体设计、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把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到学生学习上,落实到核心素养培育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抓手在于降低过重作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大量的作业训练和考试刷题耗费学生的体力精力,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加了学生负担,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必须要落实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明确要求,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于减轻考试压力而言,要减少考试次数,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更要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教育质量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义务教育阶段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须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这是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底线要求,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缓解社会和家庭的教育焦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