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研究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S
科学减负提质指导系列·之十六

2022-09-06

科学减负提质指导系列之十六——沟通 沟通是指人利用文字、语言等手段与他人交流,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对于教师来讲,沟通是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传道、授业、解惑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达其目标,否则就一事无成。一般情况下,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沟通对象主要为学生和家长。老师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都需要提前备课,也就是要打有准备之仗,而不能临时抱佛脚。那么,沟通之前老师应做哪些准备呢?一、要做好沟通准备首先要确定沟通目的,明确与被沟通人交流要达成什么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设定沟通步骤,比如从什么地方切入,是直奔主题还是迂回而行,用什么作为切入的话题,分几步进行沟通等。然后要确定沟通的底线,也就是被沟通者一旦提出要求,老师可以答应什么,不答应什么,或是哪部分答应,哪部分不答应。最后要摸清情况,对被沟通者的基本情况应该掌握清楚,比如家庭人员构成、职业、脾气秉性,学生的文化基础、朋友是谁,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避免在沟通过程中出现敏感话题,让沟通陷入尴尬的境地;二是为感动对方,因为你对情况如此清楚,对方会很惊讶,继而对老师产生佩服心理;三是可以找到沟通的话题,也就是下文提到的“切入”。某天,一位老师请来一位家长,想和家长沟通一下学生情况,因为她的孩子最近连续几次违纪,批评教育也不见效,老师很着急。家长到校后,老师把学生的近况向家长一一做了汇报,说到兴奋处,老师说:“你这做家长的也该好好教育孩子,不能让这孩子觉得你像后妈似的。”没想到,听了老师的话,这位妇女立即站起身,哭着就走了,弄得老师尴尬得摸不着头脑。后来了解到,这位女士是孩子爸爸再婚所娶,孩子很不接受她。她每天为这事非常苦恼,对孩子百般呵护,就怕别人说自己是后妈。老师很后悔,后来专程到家里道歉。孩子母亲很通情达理,表示愿意配合老师工作。老师在清楚学生的家庭情况后,从关爱的角度关心学生,师生关系越来越好。一次班上活动,需要请家长到校。开始,这个学生坚决不愿请自己的继母来,在老师的再三劝说下才终于答应。孩子母亲到校后表现非常好,对孩子请她到校当众表示感谢。在老师的帮助下,这母女俩关系越来越好,家长、学生都非常感谢老师。以下是一位老师讲述的亲身经历。我之前任职的学校是个农村校,由于离家较远,大部分学生都在学校住,晚上要上自习。进入高三后,部分学生提出,为了有充裕的时间学习,要求到校外租房住。开始我没有答应,可又没有充分的理由拒绝。有的学生做通了家长的工作,家长帮着学生找老师。我把这个情况向学校反映后,校方让各班根据情况,由班主任自己决定。由于拒绝的后路被堵死,我只能答应学生的要求。可没有监护,学生能像他们说的那样好好学习、好好休息吗?对此,我仍然持怀疑态度。于是,我提出了一个条件,一旦发现问题,无论什么理由都必须搬回学校。开始,我对他们上课状态、考试成绩、课间纪律等细心观察,感觉还可以。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我发现有的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在自习课睡觉。于是,利用他们上课的机会,我悄悄去了他们租房的地方,只见屋里乱七八糟,地上到处都是水,真是一片狼藉。我把几位家长找到学校,领着他们到孩子租房的地方看了看,家长气得甚至要对孩子动粗。我说:“别急,您几位晚上再过来一下,咱们看看他们晚睡的情况。”下晚自习半个小时后,我和几位家长悄悄来到孩子们租房的地方。我们耐心地等待,可房间里直到夜里十一点半也没有静下来。我说:“咱们是不是该出面了?”几位家长先是向我道歉,然后表示一切都听我的。我和几位家长的出现,让学生们感觉很突然,立刻鸦雀无声。我并没有发火,只是说:“我和你们的家长在这已经待了一个多小时,想看着你们静下来学习,可实在忍不下去了。另外,家长们还要赶很远的路程回家,他们几位都说了,一切听我安排,你们有意见吗?”学生们低着头,一言不发。我说:“你们赶紧休息吧,不要再学习了,明天全回学校宿舍去住,我去找主任给你们几个求求情。”第二天,几个学生都搬回了宿舍,我分别找他们谈话,指出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几个学生没想到此事我会这样处理,加之当初对老师的许诺没能兑现,内心产生极大的愧疚。从此之后,他们学习更努力了,学校活动、班上活动也更积极主动了,都像变了个人似的。毕业十周年的聚会上,这几个孩子对我特别亲,让我很感动。二、沟通要讲究方法双方平等是沟通的前提。老师无论与学生沟通还是与家长沟通,千万不要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用一种教训人的口吻。如果这样,学生或家长就在你们之间构筑了一道防御墙,接收信息的路径就会关闭,不会有好的效果。给对方让座、倒上一杯水后,老师再坐下,而且距离不要太远,让对方有一种亲近感,这样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切入”是沟通能进行下去的基础,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茬”。如果切入点选不好,也会出现被沟通者关闭接受路径的情况。比如:有个老师找学生谈话,开口就说:“你最近怎么回事呀?老拿老师的话当耳旁风,不是迟到就是上课捣乱!”这虽然是直奔话题,但显然不会有好的效果。另一位老师遇到同样的情况,却是这样开启谈话的:“来,坐得离老师近点,老师想看看我们又帅了吗?”听了这话,这个学生立刻就红着脸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了。试想一下,下边的师生谈话还会尴尬、对立吗?而前一位老师的做法恰恰是很多老师的通常做法,认可的人会说,“有的学生就得教训他,不然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家里爸妈容得了他,可这是学校,没人惯着他”。若一开口就是这样满嘴教训、满口抱怨,还怎么与学生往下沟通。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现在看来,仍是老师们应该借鉴的。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有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先生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在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都是不对的。”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先生与学生的沟通很简单,用一颗糖作为谈话的切入点,虽说就那么几句话,其效果却是落地有声的。其实,老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未必非要说个不停、没完没了,重要的是达到沟通的目的,也就是沟通前确定的沟通目标。微笑是沟通的第一秘密武器,它可以使人获得亲近感,可以使人消除防范心理,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代表着和美的道德指引。真正甜美的微笑,是和蔼的体现、亲切的象征,往往比语言更真实、更富魅力。为创造温馨和谐的沟通氛围,老师要善于用好微笑这个“第一武器”。如果学生惧怕老师,那必定会形成沟通的障碍。表扬是沟通的有力助手。既然“扬长避短”是我们都熟悉的词语,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把表扬作为沟通的媒介,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需改正的问题、改进的方向,学生一般易于接受。因为在老师肯定学生优点时,学生大脑中枢就会兴奋,特别是接收信息的细胞比较活跃,之前形成的自我保护墙就会马上崩塌,接收、接受成为学生的第一心理反应,当然沟通就会顺利。沟通应是两个人之间或几个人之间相互的交流,只听一个人的训诫,不能叫沟通。所以,在老师和学生或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说并有听,也就是有反馈。细心聆听是反馈,点头、微笑也是反馈。当然,语言的反馈也必不可少,但反馈一般不宜使用激烈的言辞,恰恰应该是和风细雨。不排除有时要给学生强烈的语言刺激,但这个刺激应该只是批评,不能是讽刺挖苦、精神打压。沟通也需要时机,这个时机需要等待,时机成熟再沟通,时机不成熟坚决不沟通,否则就达不到最初设定的目标。一次,一位班主任找到我说:“校长,我们班有个学生非要求留级,我怎么做工作都做不通,家长也支持他留级。”我说:“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这位老师说:“其实,他留级也可以,估计高考也得给我们班拉分。但如果他发挥好的话,考二本没有问题。”我说:“那就等等吧,你再做做工作,看看再说。”后来,这位老师又找了我两次,我都没有答应。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他们师生都在矛盾中,不如到迫切需要定论的时候再谈。这位老师第三次找到我时,我让他把这个学生领到我的面前并支开老师。在谈了一些情况后,我给这位学生算了几笔账:一是青春账。说的是他留级一年,比同学晚一年大学毕业,晚一年参加工作,晚一年为社会做贡献。二是经济账。算的是多上一年要多花多少钱,晚参加一年工作要少挣多少钱。三是时间账。讲他刚刚进入高三,距高考还有8个月的时间,抓紧时间学习并不晚。谈到这,学生认为8个月的时间不够用,认为自己基础太差。对此,我又和他谈了谈“如何做”。指导他认清楚自己哪科差,每个学科中哪部分差。启发他如何做到心中有数,如何练习,如何问老师问题,等等。和我谈过后,这名学生高高兴兴地回到班上,重新燃起希望之火,积极性倍增。最终,他顺利进入了重点大学。以上的事例都表明,沟通要达到理顺思想、化解矛盾、增强自信、激励进步的目的。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大策略”

2022-09-06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大策略”作者: 于建涛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颁布实施以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重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变得尤为重要。一是以“大问题”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面对日益复杂的教材内容,传统的问题解决式教学往往存在繁杂、细碎、逻辑不清等情况,难以促成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学中借助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问题”,通过“大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学科大概念,掌握学科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促成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二是实现思维的问题化、层次化、结构化。思维问题化,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剖析,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思维层次化,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个层次的转化,面对真实的生活情境,要防止部分学生“入戏太深”,引导学生快速走出具体的情境,将其转化为抽象的学科知识。思维结构化,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对知识进行分层次、有逻辑的结构化表达。三是加强情绪、时间和目标的管理。情绪管理,是为了消除在学习生活中坏情绪对广大师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师生全面了解情绪,预防情感冲突,学会平复情绪,这样既能避免坏情绪对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又有利于课堂的有效沟通。时间管理,让师生对教与学的时间保持一定的弹性张力和适度平衡,学会合理分配时间,保证课堂的有效与高效。目标管理,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层层分解,为每一节课制订清晰、具体、可执行、可测量的目标,让目标成为课堂教学的“定海神针”,实现目标导向的教学评的一致性。以上对课堂教学策略思考,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形成学科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所在。(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第一中学)

新课标背景下,让素养可视化的单元学历案如何设计?

2022-08-26

新课标背景下,让素养可视化的单元学历案如何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案必须从起初关注“教什么”的内容立场,到关注“怎么教”的教师立场,走向关注“学生学会什么”的学生立场。以“单元”为设计单位的新的教学方案,让核心素养落地看得见。01 什么是单元学历案?单元学历案是指教师为学生学好 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而开发的一种课程文本。它至少包括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 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等七个要素。它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的 素养导向的一种教学对策,原先以“课 时”为单位设计的教案、学案与导学案 都已经无法满足新教学所倡导的素养导向、课堂转型与因材施教的需求。学习目标是明确学生要到哪里去,即学会什么;评价任务用以判断学生是否到达了那里,即学会了没有、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过程应设计学生怎样学习,即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真学习、有深度地学习;作业与检测要全面、系统地考察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一方面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提高;学会反思是提供给学生一个支架来管理学习,梳理知识,形成知识图谱,感悟思想方法,最终通向素养。在单元学历案设计时需要解决好如下问题。第一,通过分析教材、课标、学情和课时情况,确定并叙写单元学习目标。    第二,依据单元目标,明确单元评价任务,对评价做出整体安排,预估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可能表现并开发对应量规,如有需要,设计一个有真实情境介入的综合性的评价任务。    第三,处理好单元与课时的关系,在进行一个单元的课时分配时,要流出时间用于单元启蒙教学,即“单元导学”,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单元小结与拓展学习。    第四,根据单元目标再细分课时目标,目标分解要体现学习进阶,分课时设计学习过程时也要体现学习进阶,并嵌入评价任务,贯彻“教-学-评”一致性,始终保持目标导向。直到至少三分之二的学生通过评价了,方可转入下一个目标或任务的学习,否则,教师要有弥补的预案或措施第五,要整体设计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相匹配的作业与检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检测与巩固练习,也为教师提供可靠的目标达成评价证据。    第六,设计好“学后反思”环节,强调学生的学习责任,推进深度学习,搭建支持性的反思支架,引导学生在悟中学,呼应前面的单元目标。02规划一个学期单元的四个步骤1)翻看教材目录,明确有几章或几个单元,确定是依据教材的顺序还是重组单元内容;2)将章或单元的大主题对标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以把握一个单元的“魂”;3)如果教材主题与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要求基本匹配的,再参照本课程的总课时与周课时,确定本学期的单元数及各单元的课时数;4)根据各单元的素养目标、课时及相关资源,明确单元的组织者是大观念、大问题,还是大任务或大项目,并依据组织者命名单元。  一般来说,单元命名的方式有两类:一是用要学习的大主题直接来命名,该主题可以直接来自教材;二是用单元的组织者即大观念、大问题、大任务或大项目直接来命名。03单元学历案文本编制与呈现的三个部分单元概览:你敢挑战吗?创设一个适合本单元知识运用的真实情境,提出一个大观念或大问题或大任务或大项目,以引起学生学习该单元的兴趣。  你需要学什么?让学生明白要完成上述任务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基础,需要与教材中的哪些内容匹配,感受到教材内容的应用价值,以做好认真学习的心理准备,使单元学习内容结构化。  你将学会什么?这就是单元目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中对应的学业要求和教材中的相关要求,研究学情及相关资源,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给你支招。在学生得知本单元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该问题需要哪些知识、能够学会什么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有用的建议。  分课时设计方案:学习目标:课时目标的叙写规范与单元目标相同。评价任务:评价任务就是检测目标是否达成的学习任务。目标指向哪里,评价任务必须跟到哪里。学习过程或进阶:基于学习立场,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这是学历案的实质所在,也是它与“教案” “学案”“导学案”的区别之处。  作业与反思:教师在单元视角下需要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整体化、校本化、匹配化的改进,将课后作业置于一个单元中进行一体化处理,寻找作业间的逻辑关系。作业不仅要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相匹配,还要控制难度和数量,创新作业形式,丰富作业样态。按功能划分,作业可分为三类:练习类、检测类与提高类。单元学后反思:单元学习后的反思是知识学习通向素养的关键,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反思及提供反思支架。学后反思是学历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04单元学历案模板(来源:中学政治教材与教学研究公众号)

化问题为契机,与生共进

2022-08-25

化问题为契机,与生共进发布时间:2022-07-08作者:李先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李先军,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化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现任湖北省十堰龙门学校襄阳四中高中部执行校长。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教书关键在育人》《化学计算》等专著,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湖北名师李先军谈教育”发表原创文章800多篇。工作30年,带过10届毕业生,担任班主任25年,2021年获得学生家长颁发的“最佳老父亲”奖。高一化学习题课 执教者:李先军 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总有学生认为化学不好学,也总有教师认为化学不好教,还有许多人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需要死记硬背。这些观点我都不认可。我的学生没有化学作业本,更没有寒假作业、暑假作业;我不仅不占用化学课堂外的时间,反而经常在课堂上讲与化学“无关”的事,但班级化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的课堂总是轻松愉快,每次下课时总有学生感叹“这么快就下课了?”为什么呢?我一直认为,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互动中发现问题、捕捉契机,在教学反思中力求与学生共进。“以教为学”激发热情刚入校成为一名教师时,我不太会教书,生搬硬套地写教案,然后照本宣科。那时候的我年轻、自大、自以为是,然而学生评教的结果给了我当头一棒。看到那最低的分数和落后的名次,我产生了危机感,但也暗自下决心——要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以生为本,就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于是,我找几个学生座谈,学生们直言不讳:照本宣科,课堂干瘪;没有拓展,课堂缺少生机。问题找到了,如何改进?认真思考之后,我理出了三条思路:首先,要学会处理教材,要有自己的讲课思路,不能完全按照教材顺序;第二,对于教材中的容易点,可以适当拓展,对于教材中的难点,要适当分散,或者设置台阶;第三,邀请学生当小老师来讲课。于是,我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利用课堂上的前三分钟做好教学铺垫。比如讲氨气这堂课之前,我就做氨气与氯化氢生成白烟的实验;讲合成氨之前,我就找相关的化学史内容请学生读;讲硫酸之前,我就与学生分享运输硫酸的车在高速公路上侧翻的新闻资料。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改变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热情高涨,每天都期待着化学课,上课听讲也格外专注。起初,设计这三分钟的内容,确实是有完成任务的性质,但久而久之,渐渐成了我的教学习惯和课堂特色。学生受益,我更受益。毕业多年的学生对此还津津乐道,这也让我心生成就感。为了让这三分钟的教学铺垫更加契合课堂,我在寻找、挑选资料时更加积极用心。教学的良性循环就此形成。第二步,我决定开始让学生讲课。在此之前我总有顾虑:一是担心学生讲不透;二是担心学生耗费太多的时间来准备,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三是担心听课的学生有意见。但实践结果证明,我的顾虑纯属多余。小老师们一个个准备得非常充分,学生也听得格外认真。让学生轮流担任小老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凡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讲课内容,小老师都掌握得非常扎实。这正检验了一个理论——以教为学,教别人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学生提问”彰显生机之前,我对“教学相长”没有太多理解。直到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让我对这一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当时,学生问我:“煎鱼的时候为什么要放点儿醋,还要放点儿白酒?”我一时语塞,查阅资料后我向学生解释原理:原来鱼呈现腥味的胺类物质显碱性,显酸性的醋可以将它中和,这样就没有腥味了,再放点儿酒,酒和醋会发生反应生成有香味的酯类物质。学生的这次提问,让我明白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之后,我天天催学生给我提问题,可以当面提,也可以写纸条。学生也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的无话不说,他们提的问题五花八门,有与化学相关的,也有与化学毫无关联的,但只要学生提问,我就会认真、耐心、尽力地回答,或者利用课间跟他们讨论。因为我知道,学生乐于向老师提问,这是一份亲近、一份信任,是相互成长的力量源泉。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我每天的备课量大增,但内心无比充实,乐在其中。但随后,我也意识到一个问题:回答学生问题,只能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才是关键。于是,我尝试改变策略,侧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通过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学生问:“喝大骨头汤真的能补钙吗?”我就反问:“骨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磷酸钙的溶解性怎么样?要使磷酸钙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我们可以怎么做?”学生问:“维生素C与虾同吃真的等于吃砒霜吗?”我就引导学生:“海鲜里的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无机砷的含量在海鲜里最多不超过总砷含量的4%,而有机砷的危害非常之小。我国规定生鲜虾蟹类无机砷的上限是0.5毫克/千克。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砒霜的经口致死量约为100—300毫克。那么按最低的100毫克,其中含有砷元素75毫克,我们来计算一下,一顿吃多少虾才有可能被毒死?”学生思考后告诉我:“150千克!”他们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我都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决。对于学生没法解决的问题,我就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尽可能让学生感受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额外任务”夯实课堂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学校一直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我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申报开设了“生活中的化学”选修课。在为这门课编写讲义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提炼出课程目标——学好化学,提高生活质量。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细节,积极收集讲课素材。比如,在海边旅游时,我看到水泥柱里的钢筋棍锈迹斑斑,把水泥柱都撑破了,我赶紧拍张照片,留着在课堂上讲电化学腐蚀时使用。“三聚氰胺”新闻事件发生后,有学生不明白奶粉中怎么会添加三聚氰胺呢?我就列出三聚氰胺的分子式,让学生明白三聚氰胺是含氮量较高的有机化合物,而检测机构常通过测定奶粉中的氮元素含量来推知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奶粉的蛋白质测试含量虚高,从而在检测中蒙混过关。还有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表示忧虑,我就从化学角度引导他们:化学变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上、在我们身边发生,变化才是常态。对于不确定性,一方面要敢于直面,积极应对,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正因为有了这些不确定性,我们才得以发展、成长。课堂之外的一件件事看似是额外任务,但额外任务不是负担,而是把课讲好的契机。想要备好一节课,绝非仅仅备了知识、备了流程就能实现,还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养料、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备好一节课。同时,这个体会也启发我拓展思路——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额外任务。有一段时间,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谈之色变,似乎离食品添加剂越远越安全。我在课堂上就此话题切入,给学生讲解各种添加剂的化学原理,让他们知道防腐剂如何延长食品保存期;食用香料、乳化剂、增稠剂怎样提高食品的感官体验;营养强化剂(加碘盐、加铁酱油等)如何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如果没有石膏、葡萄糖酸-δ-内酯等凝固剂,我们就吃不到豆腐;等等。讲完后,我安排了一项“额外任务”,让学生回家给自己的父母普及添加剂的化学知识,“如果父母能听懂,说明你们真的明白了”。回首30年的教学生涯,我一直围着讲台忙得不亦乐乎。至今还记得多年前的一节化学课上,学生突然举手问我:“李老师,你的目标是什么?”我一时有些尴尬,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大脑飞速运转中,一个答案脱口而出:“我想成为特级教师。”学生们瞬间睁大眼睛看着我。我感觉有些下不来台,只好假装镇定,又大声重复了一遍:“嗯,我想成为特级教师,希望你们多帮助我!”这节课成了我教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之后的每一节课,学生们仿佛一下子懂事多了,我也在他们的鼓励下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多年来的课堂互动中,学生是主角,帮助我发现问题、捕捉契机。我深刻地明白:是我的学生成就了我。作者:李先军《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08日第9版 版名:课程周刊

科学减负提质指导系列·之十五

2022-08-17

科学减负提质指导系列之十五——辅导 课后辅导是教学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补充和辅助形式。课后辅导主要面向部分学生,一般分为优等生辅导和学困生辅导,其特点是针对性强、效果显著。考试后,如果老师发现多数学生出现知识漏洞,也会采用集体辅导的形式加以补救,但集体辅导的次数不宜过于频繁。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后辅导现在又可分为学校辅导、家庭辅导和社会辅导。更应注意的是,现在社会辅导和家庭辅导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为让孩子提高成绩,家长不惜花费重金给孩子报社会辅导班、请家教,一些负面问题随之出现:某些孩子参加辅导班学习后,不但成绩没有提高,反而结识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学习成绩更差;有的家长迷信一对一辅导,花大价钱给孩子请家教,常常是短时期见效,时间长了,孩子成绩反而不再提高。即便如此,很多家长还是热衷于报辅导班和请家教,主要因为社会竞争给家长以很大压力,家长盼望孩子有个好的前程,希望借此为孩子打下好的学习基础。但大家都知道,辅导班和家教的产生主要还是利益驱动,纯粹为盈利而做。这样的老师对学生没有深入了解,怎么可能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呢?在实际辅导过程中,老师及家长一般都重视学生的学业辅导而忽视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恰恰是成绩提高的重中之重,这就导致有些辅导即便进行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明显的效果。然而,科学减负提质下的辅导,既关注学生的学业辅导,更强调跟进非智力因素辅导。一、清楚学生底数想要真正摸清学生底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知识基础底数。从知识的角度摸清学生到底具备什么基础条件,哪些是短板,哪些是长项。二是学习方法底数。老师应清楚学生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如果方法不正确,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三是智力因素底数。要摸清学生智力情况如何,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描述能力、表述能力、记忆与理解能力、归纳与总结能力等方面存在哪些可控因素。四是学生毅力底数。摸清学生有没有比较坚韧的学习毅力,刻苦不刻苦,努力不努力。五是学生的习惯底数。摸清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主动性强不强,积极性高不高。六是家庭环境底数。弄清楚学生父母的情况,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管理的方法。七是学生的心理底数。摸清学生自信心怎样,是否存在自卑心理,等等。清楚学生底数后,老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是,很多老师、家长只热衷于给学生辅导,没有深入研究学生,仅仅从知识掌握的角度下力气,导致学生很累、效果不好。二、辅导知识老师应通过考试或与学生座谈,明确三个问题,我们称之为“给学生知识把脉”。一是清楚学生哪些知识不明白,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再做讲解,有时会因此关联到其他知识,而这个知识学生也不会,老师就可以借此补救。遇到这种情况,师生都不要着急,坚持查补漏洞,日积月累,定会见效。老师讲解后,一定要配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加以巩固理解、促其掌握。二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老师应该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做完后给老师讲解题思路,老师随之加以指导,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进步。三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老师要把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注意联系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讲解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否则学生听着一头雾水,时间久了便会失去兴趣。比如讲“力的平衡”时,可考虑学生骑自行车、学校操场上的篮球架、建筑工地的塔吊等;讲地理时,可考虑学校、村庄、城镇所在的地理位置与风向、降雨的关系等。三、辅导方法有的学生学习时间很长,也做很多练习题,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分析其不成功的原因,大多是方法问题,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优良成绩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辅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指导学生认真听课,因为高效的听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要务。首先,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内容,确定难点是什么,哪些自己看不懂,上课时就能有重点地听,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专心听课,思想不能开小差,耳朵、眼睛、大脑必须跟着老师走,也就是多器官并用。科学研究表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痛觉等,是大自然赋予生命体的感觉器官。这些感觉通道并不孤立工作,它们之间既合作竞争,同时也相互抑制,然后由大脑对这些信息加以综合。”果蝇实验也发现,“多感觉通道”的认知效果,要远远大于“单通道”。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在学习和记忆的时候,最好要调动起全身多个感知器官。比如说背英文单词时,注视并加上大声朗读,可能比默读更有效;而要想牢记一个人,由其名字、声音、外貌、体味叠加而成的多维印象,也比单个特征更容易记忆。二是指导学生记笔记。所谓课堂随记,就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同步记录的重点内容。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草记,也就是潦草记录而非一笔一画,只要记录下来,自己看懂就行。其次,要指导学生重点记,记录书上没有的、老师重点强调的、自己没有听懂的、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的。三是指导学生提问。首先,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有问题随时问,帮助他们树立主动找出问题的思想,强化提问意识。其次,指导学生选择提问时机,比如在老师讲完课、来回巡视的时候问,旁听老师给别的同学讲解时问,自习课时到办公室找老师单独问或结伴问。四是指导学生记忆。把应该掌握的知识记在大脑中是成绩提高的重中之重。首先,让学生掌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按记忆规律记。其次,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什么时间记忆效率高、效果好,什么时间记。再次就是通过上文提到的多器官并用的方法记忆。五是指导学生做题。有的学生一味地刷题,身体、心理都很疲惫,但是成绩并不理想。对此,老师要做好三件事: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也就是课上老师讲什么,课后就做什么;其次,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综合性练习,注意知识的衔接,也是对旧知识的再现巩固;再次就是指导学生分析应用题,分析要有逻辑性,脉络清晰,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千万不可模棱两可、囫囵吞枣。学习方法很多,很难一一介绍,还可以让同学们互相探讨学习方法,或请优秀的毕业生到校传授学习方法,等等。四、辅导自信自信是成功路上的助力器。自信的人通常都有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其走向成功。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主要是自信心出了问题,总认为自己不行,结果就会越来越差。所以,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是教师辅导的必要内容。一是语言激励。当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成功时,老师要及时鼓励,让学生兴奋,使其产生“再做好”的强烈欲望。二是给成功的机会。老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给其布置一些能够完成的工作或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后,老师立即表扬、鼓励,让学生经过多次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三是指导学生读书。多读书能拓展知识面,增强知识底蕴,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生境界。四是坚持微笑。微笑说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微笑是心理的外在表现,指导学生用微笑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误,用微笑对待自己心中难容之人、难容之事,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培育。指导学生养成微笑的习惯,就一定会让其越来越自信。以下是一个坚定信心,最后取得成功的例子。有一次,苏格兰国王率领军队与英格兰人打仗,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得躲在一间不易被人发现的茅屋里。当他满怀失望与悲哀之情躺在柴草床上时,看见一只蜘蛛正在结网。为了给自己取乐,并看看蜘蛛如何对付,国王毁坏了蜘蛛将要完成的网。对此,蜘蛛并不在意,立刻继续工作,打算再结一张新网。几轮下来,国王开始惊奇了,不禁自语道:“我已被英格兰的军队打败了六次,现在准备放弃了。假使我再把蜘蛛的网破坏一次,它是否会放弃呢?”于是,他第六次毁坏了蜘蛛的网。可蜘蛛对这再次的挫折毫不介意,又开始结第七张新网。国王受此鼓舞,决意再进行一次战斗,从英格兰人手里解放他的国家。他召集了一支新的军队,很谨慎而耐心地做着准备,终于打了一次重要的胜仗,把英格兰人赶出了苏格兰。除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外,坚韧的毅力和良好的习惯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务必高度关注的。因前文已有讲述,这里就不再详述。当然,辅导工作是方方面面的,本文也仅从四个方面提醒大家。事实上,教师在辅导工作中,应先搞清楚学生是知识问题还是其他问题,因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