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根铸魂
中国教科院课题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内容摘要
由于场合、角度、受众等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包含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等多种表述。概括地讲,意识形态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形式,宣传思想工作以意识形态建设为根本任务。因此这些表述虽然在内涵上各有不同,但彼此之间密切关联,并且从教育性、人文性的角度来看,均可归于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发表重要讲话、做出批示指示、深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调研座谈、给教育会议和广大师生发贺信回信等方式,就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目标和任务、内容和方法。
(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两个巩固”的战略思想,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全局的高度,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旨向作了精准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座谈时,强调“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政课“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这些重要论述和论断,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阐明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上的目标、任务和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中,“时代新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到“顺应时代潮流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再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新人”的内涵逐渐丰富和明朗化。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所有这些表述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教育意蕴,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着眼于“民族复兴”使命任务,致力于“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讲,未来 30 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同时,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论述的逐步深入,时代新人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也逐渐清晰。概括起来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就如何培养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培养人”的凝练表达。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等重要观点,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培养人”作了逻辑展开。
就“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广大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论断,明确表达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为谁培养人”上的鲜明立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政治逻辑。为党育人,就是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为国育才,就是教育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由此可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且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指导。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构建课程教材体系,二是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三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思政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要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些重要论述和论断,为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一体化、各学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横向课程化的思政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大思政课”概念,要求充分挖掘思政课程资源,把思政课和现实结合起来。就如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
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六个要”,要求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在北京师范大学座谈时,提出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座谈时,提出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要坚持“四个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清华大学座谈时,勉励教师做“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强调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支持“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加入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党的领导是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是把党的领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引导青少年深刻领悟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理。从而使青少年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二是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求学校党委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和话语权,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三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紧密联系两个大局定位,紧扣教育根本问题展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关键是把握蕴含其中的核心要义。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审视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形势、承担的使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必须清醒认识到,“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正发生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意识形态斗争更趋激烈和复杂。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等重要论断,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以及党的教育事业中的战略地位的精准界定和生动描述。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有“生命线”的重要地位,原因就在于它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在党的教育事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于它所面对的是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关键群体”,在于它所培养的是这一关键群体的“关键素质”。
(二)坚持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时代新人”的提出是党的教育方针在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中持续探索的结果,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从“三好青年”到“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再到“四有新人”,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教育主题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下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诠释和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然而,这一目标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新时代的青少年手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而这一代青少年的际遇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的人生历程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耦合,他们将亲手把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变成现实。他们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性力量。国家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因此,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现代化强国能否建成、民族复兴大业能否实现。这就要求新时代青少年不仅要有更高水准的文化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更高水准的思想政治素质,要以“天降大任”的使命意识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自觉做党和人民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承担起历史责任,以锤炼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坚持把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且专门主持召开座谈会,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话思政课改革、创新与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视。
思政课教师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首先,教师和家长是深度融入学生学习生活,进而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群体。而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负有更大的教育责任,是引导教育活动、影响教育成效的关键所在。具体到思政课,主导性因素同样是教师。其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引导功能,这决定了思政课教师是“塑造灵魂”的核心力量。如果说其他学科教师更多地是在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话,那么思政课教师则更多地是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形成正确“三观”、塑造健全人格。再次,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思政课集中体现着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人格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做到以思想魅力、学术魅力、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明确提出“六个要”的素养要求,并且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体现了对思政课教师的特别重视和关怀。教师是教育制度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紧紧依靠思政课教师这支力量,也彰显了他高度的“制度自信”,坚信“有了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就一定能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四)坚持以培根铸魂为主线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处于重要位置,构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构筑政治灵魂和精神家园的“培根铸魂”工程。在这个核心体系中,每一项内容都和“培根铸魂”有着本质的联系,都彰显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培什么“根”、铸什么“魂”。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被时间证明了的现今最科学和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根铸魂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理想信念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内核。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培根铸魂就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是国家和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根铸魂就有了共同的价值基础。特别是在当前意识形态建设正从“以打破思想僵化、解放思想为导向的意识形态”向“以解决思想分化、寻求最大共识为导向的意识形态”转型的关键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培根铸魂就有了丰厚的文化滋养。由此可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培根铸魂”进行设计,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嵌入、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五)坚持以“大思政”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思政”观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在国家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经济、文化、社会、法治、生态、外交等各项工作中,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项工作提供思想基础、动力支持和方向保障。在社会层面,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努力汇聚各方面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在学校层面,“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初步形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着力打造大中小学纵向贯通、横向整合的思政育人体系。
“大思政”观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而几乎所有的教育时空都会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必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第二,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品行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还有可能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加强一体化统筹和整体规划,久久为功。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极具包容性、综合性。这就要求必须以整体性视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顶层设计,有效避免内容断裂与重叠、无序与倒挂等现象。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具有开放性,所有课程都有价值观教育意蕴,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员参与、全方位推动、全要素协同,统筹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大思政”观的提出,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育规律,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六)坚持把学生的幸福人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这一思想应用于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满足学生对美好教育的需求和期待,以服务学生的幸福人生为终极目标。
学生的幸福人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观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引导他们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和精神潜能,使他们自觉沿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成长成才。第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助人、学会自律,成长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第三,促进学生的社会关系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中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是个人需求和国家需求的有机统一。因此,新时代青少年应自觉把追求个人理想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结合起来,在“小我”融入“大我”中彰显人生价值。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引导他们形成高尚的人生意境,进而以审美的心态审视人生,并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由此可见,无论是从个人成长成才的角度还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最终都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引下的实践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 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稳步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和思政工作队伍持续壮大优化,思政课程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取得重大进展,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全面领导不断落细落实。
(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稳步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显著提升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近年来,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彰显了青春蓬勃力量。数十万有志青年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创业,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有近一半是“90 后”、“00 后”。一大批青年学生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教育部 2020 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2017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96.2%的四年级学生和 97.9%的八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国家认同感高,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2020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92.6%的四年级学生和 95.0%的八年级学生同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学生行为规范表现较 2017 年有所提升。
(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持续壮大优化
近年来,我国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快速发展壮大。党和国家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环境。各地各高等学校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2021 年,思政课专职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 17 866 人,比 2016 年增加 8 486 人,增幅达89%。2019 年 10 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推动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工作岗位吸引力大大增强。在师资配备方面,各高等学校在核定编制时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岗位配备需求,积极探索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机制和办法,思政课教师数量配备正朝着国家规定的师生比快速推进。在培养培训方面,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以及“马工程”、“青马工程”,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从 2016 年的 450 余家发展到2021 年的 1 400 余家。在评价激励方面,明确高等学校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落实双重待遇,实现双线晋升。选拔推荐了一批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攻读学位、出国研修,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方面加大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力度。通过一系列举措的落地落实,思政课教师的地位明显提高,荣誉感和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思政课程教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各地各学校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构建必修加选修的思政课程体系。37 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高中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初中和小学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 年本)》,明确要求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互联互动。调查显示,2020 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超过 90%,比 2015 年提高了 18 个百分点。
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部署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高等学校教师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育人合力初步形成。截至 2021 年,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评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699 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30 个,国家、省、学校三级示范体系基本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初显。
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在教材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劳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国防、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进教材进展顺利。2017 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统编教材正式投入使用。2019 年,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正式投入使用,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编写也已启动。2021 年,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投入使用。截至 2021 年 10 月,中宣部、教育部已分别出版 35 本、75 本“马工程”重点教材,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大中小学纵向一体化、横向课程化的思政育人体系初步建成。在纵向一体化方面,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横向课程化方面,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构建“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截至 2021 年 12 月,教育部已在全国遴选 8 个省(区、市)、25 所高等学校、92 个院系开展试点。各高等学校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转化、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创新思政育人工作平台。各地各高等学校深化网络思政,推动网络育人,助力思政育人提质增效。教育部遴选 31 所高等学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统筹推进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和协同育人体系改革,带动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政力量沉到一线、走近青年。2021年,“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高等学校达到 100 所。自 2015 年起,教育部连续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活动,千余所高校、数十万名师生参与,创作作品累计上百万件。2021 年,教育部在中小学部署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类型多样的优质视听学习资源,并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通党史学习专栏,推动各地各学校持续掀起学习热潮。
(五)党的全面领导不断落细落实
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逐步走深走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地方各级党委严格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讲一次思政课。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上讲台作报告已形成制度性安排。2019年,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负责同志共讲课听课调研思政课 200 余次,形成领导带头抓思政课的“头雁效应”。
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教育部把思政工作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等评估重要指标,让“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各地各高等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辐射带动党支部建设和思政工作质量整体提升。截至 2021 年 12 月,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学术“双带头人”比例已达 95%以上,基层党组织加强政治引领、团结凝聚师生的作用大大加强。2021 年 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为确保中小学校党组织对思政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政策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着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既有宏观的战略规划,又有具体的战术安排,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党的政治教育 。马克思(Marx,K.)、恩格斯(Engels,F.)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对工人的教育。列宁进一步指出,“对人民进行政治教育——这就是我们的旗帜,这就是全部哲学的意义。”从“政治工作是我们红军的生命线”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作了持之以恒的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提升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新高度,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之大计”的提出,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已与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和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深化了党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从建党、管党到治党,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始终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强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强调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掘墓人。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和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把党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转变。一是从边缘化到主流化的转变。突出表现在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重视不够到高度重视,从口头重视、表面重视到实质性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从边缘、弱小到壮大、优化。二是从碎片化到一体化的转变。突出表现在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到一体化统筹、协同化推进,从教材内容倒挂、重复交叉到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三是从书本化到立体化的转变。突出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从书本走向生活,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拓展传统教材和课堂之外的课程资源。在这些重大转变发生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观点新举措起到了定向领航的重要作用。伴随着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强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扭转了一度与党的中心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脱离的被动局面,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是科学的理论,标志着党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昭示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
面向未来,当代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将沿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方向深入发展,社会多元价值观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各种影响,东西方不同意识形态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将更加激烈;随着人们的思想活动、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日益多元,主导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博弈将会加深;虚拟世界中网络亚文化与现实世界中主流文化的碰撞、冲突、交融以及对青少年的争夺将会持续;国家与家庭在未来接班人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上的矛盾冲突仍将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任重道远。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续发展;必须继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确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力量;必须继续坚持为党育人,确保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在未来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仍然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强大思想武器,仍然是团结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来源|《教育研究》2022年第1期
作者|中国教科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执笔人:孟庆涛、齐媛、侯金芹、张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