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科学研究详情

王佶旻: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与治理专业建设与实践探索

2024-05-20

11.jpg

引用格式:王佶旻. 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与治理专业建设与实践探索[J]. 中国考试, 2024(5): 13-16.

作 者

2.jpg

王佶旻,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教授。

一、教育评价学学科的源头与内涵

2024年1月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以下简称《研究生专业简介及要求》)首次将教育评价学正式列为目录内的二级学科[1],这标志着教育评价学在教育学一级学科内有了正式的学科地位和身份,学科建设自此也有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标准。教育评价学虽然刚刚取得正式的学科身份,但并非新生事物,相似的学科或专业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早已有之。因此,在学科建设之初有必要先厘清学科体系,明确学科定位及内涵。

探索分析教育评价学的源头,可以从教育评价学科的发展脉络开始梳理。《第四代评估》中提到,教育评价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测量、描述、判断、建构及综合等阶段[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评价的目标不断升级,从追求测量与测量结果的标准性、客观性到对事实的描述和解释,再到以多元化的价值标准评判个体发展、以评价建构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型[3],教育评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学科发展背景来看,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迅速,并逐渐呈现评价内容全面性、方法多样性、主体多元化以及日益注重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等特点[4]。在此基础上,教育评价的学科内涵得以进一步厘清。《研究生专业简介及要求》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方法、技术、工具,为教育督导、监测、诊断、决策、改进提供科学指导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学科[1]。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实现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价值判断。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可操作的工具是实现价值判断的必要前提。因此,教育评价学兼具价值属性与工具属性、基础性和应用性,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也应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目标。

教育评价的内涵还可以从不同的范畴和视角进行阐释。从标准范畴来看,教育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差异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及标准参照评价;从功能范畴来看,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从对象范畴来看,可分为整体评价和单项评价、群体评价和个体评价;从过程范畴来看,可分为高等学校评价、中等学校评价、初等学校评价、职业学校评价、专业学校评价、师范学校评价、特殊教育学校评价;从主体范畴来看,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从方法范畴来看,可分为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等;从工具范畴来看,可分为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数据建模、德尔菲法等[5-7]

二、学科建设的理念与特色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评价是指挥棒、风向标,也容易成为制约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方面长足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教育评价学科建设的理念应基于“国家需要什么、我们有什么”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8],北京语言大学教育评价与治理专业的建立较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教育评价、教育测量等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教育评价专门人才”[9]。为积极响应、切实推进《总体方案》落地见效,系统化地培养教育评价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北京语言大学于2021年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教育评价与治理专业,并成为国内首个在该领域拥有硕士点的高校。教育评价与治理属于教育评价学,可谓开我国教育领域独立设置教育评价学的先河。

在“国家需要什么”层面上,北京语言大学充分考虑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准教育评价切入点,优化教育评价理论工具,逐步推动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教育评价学科体系。教育评价改革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评价改革的主体既包括党委和各级政府,也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用人单位等组织。基于此,“教育评价与治理”学科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总目标,以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理论与人才培养体系为基本目标,紧跟社会需求的“做实”理念,结合教育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教育评价领域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在“我们有什么”层面上,应结合高校、院系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办教育、建学科。北京语言大学根据自身办学基础和特点,将教育评价与治理专业定位为以教育学为核心,以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支撑的交叉学科;在发展方向上,教育评价与治理专业以教育评价为本,立足既有学科和研究基础,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目前,北京语言大学“教育评价与治理”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一是国际学生教育评价与治理,具体内容包括国际教育评价与政策研究、国际中文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教育对外开放动态监测数据库建设、国际中文教育评价与治理智库建设、国际学生教育质量与评价标准研究、中文教师发展与评价研究等;二是少数民族语言教育评价,具体内容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监测、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评价智库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测试和标准化等;三是儿童语言发展与评价,具体内容包括特殊儿童语言发育评价、儿童语言发育异常评测、自闭症谱系语言评测、语言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儿童语言康复、特殊儿童语言资源库建设等。

教育评价与治理学科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交叉性和融合性。与传统的教育学科不同,教育评价学将测量学、统计学、认知神经科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有机融入教学和科研,为学科建设提供多方面支撑。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以拓展新的学科增长点、丰富学科内涵、构建良好学科生态作为衡量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扎实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为依托,切实使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成为推动新文科建设的动力。二是在学科内涵与外延上体现国际化、开放性。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在国际化教育评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教育评价的国际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学科建设的关键点之一是建立教育评价国际化的交叉学科平台,结合国家教育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评价与治理人才。

三、学科建设的路向与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评价学的学科建设具有共性特征,其发展路向和重点是回答好“我们要做什么”的问题,目标是建立教育评价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评价学。在建立教育评价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应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要以我国实际情况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助力构建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其次,要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深入研究国际前沿的教育评价理论,探索国际认可度高的教育评价方法和国际通行的评价体系,使其服务于我国的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最后,还应针对当前教育评价理论创新主导能力不强、实践普及和应用范围不广、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建立既符合本土教育发展要求又具备较高国际认可度的教育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创新性实践[10]。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积极探索新时代学科建设的理念及创新做法,以“德才兼备、学科交融”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加深专业基础、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在学术团队建设方面,应着眼于学科的长远发展,构建“专而特”的教师和学术研究队伍。

以北京语言大学设立的教育评价与治理学科为例,学校及院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富有特色的培养模式,逐步实施专业导师贯通制培养模式。所谓贯通制培养,是指研究生入学后不仅可以选定一位指导教师和一个专门的研究方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修其他教师的精品导师课。同时,该学科的每位导师都要推出一堂或几堂精品导师课作为公开课,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研究领域,还有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目前,北京语言大学的教育评价与治理专业已经招收两届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的来源广泛、专业背景多样,本科修读专业涵盖了数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等多个一级学科。这样的生源结构虽然符合教育评价学“专而博”的特点,但对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学校和院系在学科建设和研究工作中,将专注于课程体系建设、科研实践创新、一流人才培养、合作渠道拓展等四个主要任务,构建服务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自主学科体系,致力于培养教育评价领域的专业人才。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完善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堂。在专业设立之初,学院开设40门专业课,主要包括基础课、主干课和选修课等。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有关部门逐渐意识到精品课程的重要性,并迅速制定精品课程计划,希望通过优秀的样板课程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搭建研究平台,鼓励实践创新。教育评价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不能只局限在书本和课堂中,一定要有实习或实践经验。因而,学院与多家单位建立实习合作平台,鼓励学生走出校门,积累实战经验。3)加强师资建设,培养一流人才。与教育评价人才短缺的情况相似,教育评价学的师资也极为匮乏,因此,亟须借助教育评价学科建设之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一流评价人才打好基础。4)汲取先进经验,拓宽合作渠道。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学院有关部门收集了大量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关于教育评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课程、实践模式、就业渠道等资料,并结合我国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汲取先进做法。未来,学校还将持续拓宽学术交流渠道和平台,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考试机构建立合作平台和联合研究中心,并尝试开展实质性合作项目。

总之,教育评价学的建立和发展是时代之需、社会之需,理应在新时期为国家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技术及人才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于《中国考试》公众号,转载旨在分享与交流,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文章观点与本栏目无关。如涉侵权,联系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