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PARTY MASSES WORK
厚植爱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

2023-12-20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怀进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必修课。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也为教育系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方向任务、提供了依据保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教育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法律规定,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深刻领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精神实质,增强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颁布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必修课和核心课题。教育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鲜明底色,全面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取得了积极成效。  爱国主义教育法全面总结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成功经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规律特点,对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系统规定。下一步,教育系统要在既有工作基础上,深刻领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精神实质,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二、全面掌握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切实履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定职责  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在校生2.93亿人。青少年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群体,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教育系统要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为新的起点,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把法律规定转化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  坚持思政课主阵地和融入教学全过程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这门课办好、讲好。要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  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深化理论诠释,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又要强调实践育人,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学校各类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情感认同,实现同频共振,发挥好实践育人功能。  坚持知识传授和文化浸润相结合。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门讲授,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文化、国家象征和标志、宪法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及其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着力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氛围,挖掘校园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为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坚持情感培育和规范行为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培育和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让他们立志成长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牢牢守住底线和红线,自觉抵制爱国主义教育法所禁止的行为。对损害党的领导、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要及时依法予以制止和惩戒,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三、充分用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保障措施,推动凝聚多方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创造学校教育小环境,又要营造社会大氛围。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教育系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要练好“内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又要借好“外力”,充分用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的支持保障措施,加强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沟通协调,不断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  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夯实爱国主义教育之“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发挥学校与家庭联系紧密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专业支持,指导家长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  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凝聚爱国主义教育之“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依法统筹协调、主动争取各方面支持,大力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供给,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文化场馆等资源,用好爱国主义题材的文艺作品、优秀课外读物、动漫、音视频产品等,创新方式、凝聚力量,推动构建社会大课堂,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丰富性、针对性。推动学习宣传阐释,营造爱国主义教育之“势”。教育系统要以学习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法为契机,组织开展全系统贯通式的专题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总结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照法律查摆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推动形成依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要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支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广泛宣传推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声明:本文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如涉侵权,联系立删!)

“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百年初心” 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2023-11-23

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坚定党员职工的理想信念,11月22日天津市教育考试研究所组织全体职工观看革命题材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一部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奋战的影片。全片以战场前线、志愿军作战指挥部、国内和国际形势四个角度全面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那段波澜壮阔、永载史册的历史,层层深入强调了中国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正义性、正当性和正确性。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不畏艰险、誓死捍卫国家利益,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英勇。本次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使党员同志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精神教育与洗礼,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思想深处了解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王霞同志观看影片后表示,我们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奋斗。张曦同志在观影之后感受颇深:“山河已无恙,光影致英雄。我们要珍惜和传承抗美援朝的精神内涵,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此次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勉励大家牢固树立铭记历史、学思悟践,深刻把握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厚内涵和时代价值,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2023年11月22日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知识点

2023-10-27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知识点共产党员 2023-10-25 12:11 发表于北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我们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供学习参考。  知识点:“九个坚持”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九个坚持”概括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即:(1)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2)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3)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4)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8)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9)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知识点:“十四个强调”  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明确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即:(1)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3)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4)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5)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6)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7)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8)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9)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10)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1)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2)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明;(13)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4)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等等。  知识点: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鲜明提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新的文化使命是指: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知识点:“七个着力”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即:(1)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2)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3)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5)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6)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7)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知识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践行新课标,持续助‘双减’”主题实践活动

2023-10-22

“践行新课标,持续助‘双减’”主题实践活动     第8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以下简称“展会”)于2023年10月20日至22日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天津市教育考试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作为天津市教育装备协会会长单位和会议引进单位,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党员和职工用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大量繁杂的会务保障工作中,为展会的成功举办及天津教育形象的高光展现作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    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社会组织功能,研究所赞助并承办了第8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衔接会(以下简称“衔接会”)。该会议是展会正式开幕前的关键预热与高端交流平台,吸引了中国教育装备协会、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全国教育装备领域专家、知名学校校长、行业领军企业代表等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衔接会期间,研究所全员出动,党员带领同志们全程参与嘉宾接待、会议组织、现场协调、信息咨询、应急处理等各个环节,利用对本地教育生态的深刻理解,为参展商、观众提供了有价值的引导和信息服务,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为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贡献了力量。本次展示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市教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提升了天津城市形象和教育的影响力,为企业搭建了展示和发展的平台,也为研究所自身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在实践中增长了研究所职工的才干。研究所将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为我市教育助力,为展会的再次在津举办蓄力。                        2023年10月22日

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

2023-10-11

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共产党员 2023-10-09 12:10 发表于北京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的名称增加了“文化”二字。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1 实践总结、理论结晶       进入新时代,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用充分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部署推进,倾注了巨大心血,投入了大量精力。  聚焦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书记鲜明提出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  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从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这一重要思想,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在体系化、学理化方面日益完善的实际,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如何才能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明确首要政治任务,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指明基本遵循原则,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一系列重要内容,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充分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彰显了这一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3 思想武器、行动指南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肩负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的重要职责。  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更要科学把握新的形势和任务:  从内部环境看,踏上新征程,向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  从国际局势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从技术发展看,信息化浪潮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汇聚网上网下同心圆。  从自身发展看,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迫切需要坚持守正创新、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推动事业发展迈向新天地。  因此,面临这样的形势任务,必须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时代所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面向未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唯有紧紧围绕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才能答好必答题,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