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试研究
EXAM SCIENTIFIC RESEARCHS
中考考前全攻略之三:考场规则篇

2022-06-13

中考考前全攻略之三:考场规则篇关键词遵守规则  服从管理带好物品  规范答题01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02凭《准考证》进入考场,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不得在准考证上书写任何字迹,应主动接受监考员按规定进行身份验证和随身物品检查。03除2B铅笔、黑色字迹的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手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智能手表以及带有存储和记忆功能的电子手表、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只可携带规定范围内的教科书,且不得夹带、粘贴任何材料。04入场后,你要对号入座,将准考证和考试用条形码放在考桌左上角,以便核验。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在答题卡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并在指定位置和规定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写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信息,凡漏填、错填或字迹不清的答题无效。05如果遇到试卷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或缺页等问题,可举手询问,在开考前报告监考员;开考后再行报告更换的,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延长;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听力考试期间,不得向监考员询问并保持安静。06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答题,须用规定笔和用具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答题。不得使用铅笔答题(除客观题和作图部分外),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在试卷及草稿纸上答题或在非规定的位置作答无效。07考试结束前30分钟,方可交卷退场。考生要将试卷及答题卡反扣,举手示意,经监考员清点无误后才能离开考场。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入考场续考,也不准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08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准喧哗,不得传递文具,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偷看、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卡,不准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带出考场。09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停笔,待监考员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收齐后,按监考员指令依次退出考场,不准在考场停留。10对违反《考生守则》的考生,参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处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对于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及被认定为考试作弊等情况的考生,分别给与不同的处理。稿件来源: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中考考前全攻略之一:复习备考篇

2022-06-12

中考考前全攻略之一:复习备考篇关键词做好规划  回归教材提高效率  保持状态01做好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中考复习备考阶段,要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和指导,结合自己实际,做好各科复习规划。规划尽量具体、可执行,保持各科平衡,做到重点突出,符合个人实际。有了具体可行的复习规划,每天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忙而不乱、保证效果。02有效率地回归教材教材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在临近考试的一周里,要有针对性地梳理教材内容,特别要着重复习之前掌握相对不扎实的知识点,建议有效率地做一做书后练习题,以熟练掌握该门课程要求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查漏补缺、吃准吃透。03劳逸结合 提高效率一定不要题海战术和疲劳刷题,要做到劳逸结合、提高效率。这方面,学校老师有着丰富的经验,比你更了解你此时的心态和状态。建议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和课程计划,明确复习目标,提升复习效果,才能从容备考、事半功倍。04保持良好考试状态考前,学校会安排学生自主复习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情境,按照考试时间要求,定时定点进行“模拟考试”。建议不要选择大量难题、偏题,而是要充分利用难度适中、质量可靠的往年考题、练习卷,以熟悉考试时间和节奏,增强考试信心,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希望各位同学充分利用好这段宝贵的复习时间,坚定意志、聚精会神、保持节奏、自信迎考!稿件来源: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中考考前全攻略之二:重要事项篇

2022-06-12

中考考前全攻略之二:重要事项篇关键词牢记时间  不要迟到带好物品  诚信考试01牢记考试时间今年中考时间是6月18日、19日、20日,具体科目的考试时间是:其中,九年级考生须参加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化学、物理、道德与法治、历史7个科目的考试;八年级考生须参加6月20日下午进行的地理、生物学科目的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化学、物理、地理、生物学科目均实行闭卷笔试,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实行开卷笔试。各科目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含英语听力)120分、化学100分、物理100分、道德与法治100分、历史100分。02牢记进入考点和考场时间外语(含英语听力测试)科目考试,当日13:55开考后,迟到考生禁止进入考点。其他科目考试,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禁止进入考点。建议在考前通过各区公布的考点及考场信息,了解考点的位置情况,计划好出行路线所需时间,特别关注早高峰和天气情况,确保提前到达考点,准时进入考场。每场考试考前40分钟,打入场铃,可以开始进入考场。考试结束前30分钟,考生方可交卷离开考场。考试过程中建议尽量不要提前交卷,充分利用考试时间,争取更好的成绩。03带好参加考试的凭证和必备物品准考证和考试用条形码是进入考场必须携带的,尤其准考证是进入考场的必须凭证,请务必妥善保管携带。考试用条形码是考生答题卡的标识,考试时,须将考试用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前一天要备好考试用物品:必须携带:准考证、考试用条形码和2B铅笔、黑色字迹的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只可携带规定范围内的教科书,且不得夹带、粘贴任何材料。禁止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手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智能手表以及带有存储和记忆功能的电子手表、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涂改液、修正带等不得带进考场。如误将手机带入考点,一定要在进入考场前,将手机交给带队老师代为保管。04务必诚信考试中考是人生成长中的一次重要经历,请保持这段经历干干净净、清清亮亮。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诚实面对自己和考试,交出一份诚信的答卷。目前,高科技手段让作弊行为无处遁形,国家考试法纪绝不可触碰,请摒弃一切侥幸之念,不要因小失大。考试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守考试规则,尊重监考教师,服从考点管理,以真才实学取得佳绩,以诚信展现良好风貌。稿件来源: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权威发布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2-06-11

权威发布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中国考试发布2022年高考历史命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积极发挥以史育人导向作用,加强对党史的深入考查,促进教考衔接和引导高中教学减负提质。试卷风格、难度、结构、题型题量等保持稳定,助力考试内容改革稳步推进。1   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推动立德树人走深走实1.1  聚焦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深化党史考查  试题通过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中的重大史实和重要历史线索,考查学生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掌握及认识程度,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国甲卷第41题,呈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海防力量对比,要求学生分析各时期海防特征、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试题旨在通过历史对比和经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全国乙卷第41题,呈现二战后中日两国的技术引进情况,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分析判断的能力,试题引导学生通过国际比较,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伟大意义。1.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底色  试题注重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价值观、理念、思想,引导学生礼敬、自豪地对待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全国乙卷第24题,以商周青铜器为切入点,揭示了商周青铜文明与长江流域铜矿开发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共同塑造了早期华夏文明的结论,深化学生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认知。全国甲卷第24题,以《壤父歌》及相关故事为素材,考查老子的思想,揭示先贤对幸福生活的定义,意在启发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1.3  引导青年铸牢信仰之基,增强理论自信  试题注重选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型史实,注重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生动案例与抽象概念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树立理论自信。全国甲卷第30题,通过抗战时期毛泽东、朱德对边区政府特点的阐述,启发学生认识边区抗日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民主主义特征,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进行的民主建设和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范例,引导学生增强理论自信。全国乙卷第29题,阐述了陈望道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社会“新旧”评判标准发生变化,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指导中国救亡图存的真理。2   积极落实教考衔接,助力培育良好教育生态2.1  遵循高中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依标施考  高考历史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坚持依标施考。在考查内容范围上,注重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突出全面性、典型性,引导高中深刻认识对照课标设计和组织教学的重要意义,做到应教尽教,避免超标教学。全国甲卷、乙卷对选考题的设置,注重素材选取、问题设计与课标规定的专题、内容相契合,试题情境既新颖又与学生所学有所关联,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历史线索的梳理和对方法规律的总结,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2.2  深化基础性考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质量  试题通过对学科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深入考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讲透教材重点内容和练习题减量提质上,而不是提前结课备考、把教学重点放在解题技巧上。全国甲卷第34题,情境聚焦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的落脚点并未落在常见的交通运输业和石油化工业领域,而是另辟蹊径,突出内燃机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深度理解,学生如果仅靠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和作答套路,则无法进行正确推理。全国乙卷第26题,围绕宋代官职“通判”的概念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的目的,学生只有深入理解“通判”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能准确作答。2.3  注重考查思维品质,引导转变学习方式  高考历史命题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引导高中教学改变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重复、机械、固化的训练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国甲卷第42题,材料来自学者对20世纪特定时期内欧美国家所呈现的发展维度的定义与论述,要求学生提出对国家发展维度的见解,该题对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提出观点,宏观认识和把握历史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全国乙卷第42题,选取《后汉书》等史籍中关于东汉良吏与老虎相关的史事记载,要求学生自选角度发现问题,得出相应的推论,该题材料呈现、设问形式新颖,信息主题集中且思维发散性强,对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2.4  坚持融入体美劳考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考历史命题结合高中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将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学科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在人格、心理等方面获得丰富体验,引导高中教学增强育人的综合性、拓展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全国甲卷第47题,围绕我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创设情境,彰显了古代医药学研究的独特价值和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全国乙卷第25题,围绕盛唐书法的时代气象和艺术风格创设情境,彰显了书法艺术承载的美学理念,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感受力和领悟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全国甲卷第26题,围绕宋代海外贸易创设情境,展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考查学生对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

权威发布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2-06-11

权威发布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中国考试发布2022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双减”落实落地,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延续近些年的命题风格,保证较为稳定的题型结构,适当控制文字、图表信息量,合理配置各卷种不同难度水平的试题,给学生以熟悉感和获得感。1   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1  展示时代新貌,激发民族自豪感  试题围绕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选取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为案例创设试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全国乙卷第4~6题,展现拉萨市当雄县在脱贫攻坚中依托当地特色的畜种牦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和现代化特点的产业扶贫之路,考查学生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依托自然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的认识。全国甲卷第43题,关注凤堰古梯田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创新发展之路。1.2  立足人地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选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的区域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作为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关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国甲卷第36题,分析瑞士在本国自然资源与环境相对不利的条件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特色发展;全国乙卷第36题,探讨以色列通过海水淡化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国甲卷第37题,关注澳大利亚历史上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全国甲卷第44题,聚焦美国某湖泊多氯联苯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引导学生认识协调人地关系、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意义。1.3  渗透“五育”融合,促进全面发展  试题在深化德育、智育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美育与劳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与劳动意识,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才。全国乙卷第43题,要求学生既理解观景台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又辩证分析观景台作为旅游景观对旅游者审美的影响,提升学生在旅游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全国甲卷第6题,涉及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生态意义的农事活动,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劳动的了解,培育学生关注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2   引导回归教育本质,助力推进“双减”落地2.1  深化基础性内涵,致力课程标准落实  试题强调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基本方法与能力的灵活运用,引导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依据课程标准抓住学习重点,攻克学习难点,不断提升考试的信心。全国乙卷第9题,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的基本方法,判断风力、风向的变化,为结合高中所学的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问题提供支撑,强调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才能行稳致远。2.2  突出多样化设问,着力创新意识培养  试题通过多样化的设问方式,加强试题的开放性、辩证性,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固化的学习与复习备考模式。全国甲卷第37题(4)小题,通过开放性设问,鼓励学生自行提出明确合理的科学观点并开展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引导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窠臼,在尊重科学规划与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激发思维活力。全国乙卷第37题,通过一系列具有进阶性、创造性的设问,要求学生综合内外力因素,对不同地点海岸线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描述、概括和比较,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促进教学加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2.3  优化情境创设,服务现实问题解决  地理试题广泛选取生产实践、学习探索中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克服单纯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来解题的倾向。全国甲卷第1~3题,设计我国某制造业企业进行跨国产业转移的生产实践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发展历程中通过“走出去”寻找优势区位的理解与认识。全国甲卷第7~8题,根据某区域百余年来海岸线变化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学生利用科学证据判断历史上海岸线变化的特点与原因。3   彰显学科素养立意,保障改革平稳过渡3.1  注重综合思维,培养尺度意识  试题基于不同要素、不同尺度及发展演化过程,对区域地理环境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引导学生发展综合思维素养。全国乙卷第36题,借助以色列开展海水淡化的案例,从地理位置、气候、资源、人口等多个要素,综合分析海水淡化厂的区位条件及产生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全国乙卷第11题,着眼于更大尺度上的气压场特点,分析地理事象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化对尺度概念的认识,理解不同尺度对同一地区地理现象的综合、复杂且具有差异的影响。3.2  拓展区域认知,引领深度教学  试题基于不同类型的区域,从区域特征、区域关联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区域地理事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的观念。全国甲卷第9~11题,以“杭盖草原”的地形特征为线索,要求分析山地、和缓丘陵、平坦河谷对形成优质草原的作用,将区域组合价值、水循环原理、生物与环境关系融为一体,展示区域认知的独特视角。全国乙卷第1~3题,以我国4个一线城市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为案例,分析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人口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3.3  强化地理实践力,提升科学素养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借助图表获取和处理复杂地理信息,设计和实施地理调查活动的能力。全国乙卷第7~8题,给出黄河2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关系图,考查学生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复杂地理信息的能力。全国甲卷第44题,利用美国某湖中多氯联苯污染物在鱼体内长期存留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