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服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2023年高考全国卷试题总体评析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23年第7期第1—7页。
作者: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摘要:2023年高考全国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价值引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纵深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加强考教衔接,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服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造就。 关键词:高考试题;立德树人;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考教衔接
2023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造就,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在联系实际中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更好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进一步加强考教衔接,对基础教育发挥良好导向作用。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增强命题的育人功能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1]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试题的深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各学科形成合力,服务全面育人、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题深度,强化价值引领 试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在引导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上持续发力。在试题素材选取方面,注重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力求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题目情境设计上,注重结合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之能有深入其中的感受与体验;在问题设计上,注重契合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提供充足的思考与发挥空间,引导其领会体美劳教育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中学不断优化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试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润物无声地以美陶冶性情、滋养心灵,在美的熏陶中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如新课标Ⅱ卷的古代诗歌题以北宋林逋的七律《湖上晚归》为阅读材料,该诗写诗人秋日傍晚乘舟归家所见,于景物描写中展现诗人的恬淡心情;第16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形象化理论话语的审美感受力,领悟古典诗词的隽永魅力。英语全国乙卷阅读部分选取一位摄影爱好者如何拍摄出高质量风景照片的语篇,新课标Ⅱ卷阅读部分选取了向希望学习绘画的朋友提出一些建议的语篇,旨在引导学生加深对艺术的认识,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以美育人。
高考命题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试题的广度和深度,强化思想浸润和政治引领,启发学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夯实成长成才的思想理论基础。
语文新课标Ⅱ卷现代文阅读Ⅰ中的材料一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谈谈调查研究》,文中强调调查研究应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原则,启发广大青少年汲取其中的智慧,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文科综合全国甲卷第21题考查学生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原因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增强坚持“两个结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13题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六个必须坚持”的论述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地位和意义的把握水平,引导学生把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掌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地理科试题摘选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材料,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理解与认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文科综合全国甲卷第44题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学生阐释与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蕴含的科学内涵。
(二)生动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增强“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的伟大成就蕴含着讲不完的中国故事、挖不尽的精神富矿,是激励学生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绝佳素材。高考命题精心选材和设计试题,采用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呈现方式,融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31题以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的变化为背景,展现水体清澈、鱼跃鸟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体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感悟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新局面。新课标卷第10题以我国化学工作者研发的Zn-V2O5电池为素材,展现了我国科学家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创新成果。新课标卷第17题以2023年5月成功发射的世界现役运输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天舟六号为背景,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全国乙卷第16题以2022年10月全球众多天文设施观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为背景,显示我国的“慧眼”卫星、“极目”空间望远镜等在该事件观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全国乙卷第35题以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为背景,展现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文科综合全国甲卷第1~3题讲述了泉州大规模胡萝卜出口基地由原先依靠进口种子到实现国产种子替代的故事,说明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增进学生对国家、对家乡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全国乙卷第1~3题展现了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的小小打火机产业在区位条件并不突出的湖南邵东市诞生、成长、壮大的历程,考查产业链、产业竞争力、产业附加值、地区发展优势等知识,引领学生思考我国轻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试题选取把小产品做出大产业、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展现时代新貌。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高考命题精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考试内容,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做贡献,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语文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21题巧置情境,假设学生受邀给小学生讲解成语,要从“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拟出讲解要点,引导学生注重对成语、典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和弘扬。英语全国甲卷书面表达题设置的情境是学校举办以用英文讲中国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学生以一位中国历史人物为题写一篇短文投稿;全国乙卷语法填空题语篇讲述北京悠久的城市历史,揭示城市发展建设一定要尊重传统、保存好城市的珍贵遗产。新课标I卷语法填空题语篇讲述中华美食小笼包的美妙滋味与制作知识,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我国五千年文明演进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如文科综合甲卷第47题以春秋时期孔子的“乐教”设置问题情境,展现“乐教”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独特功能,启发学生认识“乐教”对儒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43题呈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地域入手,思考该地域与中华文明内涵丰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相融合,启发学生由爱家、爱乡到爱国,争做中华文明的拥护者、传承者。文科综合全国乙卷第40题选择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在电视台热播、形成持续不断的传统文化热现象为背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思考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思考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青年的责任担当,领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理,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发展者。
理科综合新课标卷第7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龟甲、壁画等文物,考查文物及其修复材料中成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传承科学文化。全国甲卷第8题以中药藿香蓟的有效成分为素材,展现了我国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和作用。理科综合新课标卷第2题以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并广泛应用的生产生活经验(如提高作物产量、果实保存、种子贮藏等)为主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些措施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使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中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科学与智慧。
(四)加大体美劳教育融入力度,助力全面发展
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14题以学生推铅球为背景,理科综合全国乙卷第14题以学生垫排球为情境,两道题均将物理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理科综合新课标卷第32题展现运动时的生理变化以及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以适应运动时的特殊生理需求,要求学生分析心跳加快、呼吸运动加快、血糖平衡、水盐平衡维持的生物学原理,引导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思考各项生理变化的原因和作用机制,提升运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激发锻炼热情,强健体魄。英语全国乙卷完形填空题选取美国体操运动员在华人教练的培训下,经过刻苦努力最终获得奥运会个人全能冠军的语篇。新高考I卷完形填空题选取一名越野赛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将受伤的运动员背至终点就医的语篇,这些语篇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体育与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意识,在体育锻炼中锤炼意志,涵养体育精神。
语文全国甲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为现代作家巴金作品《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体裁是散文,题材则是劳动,文章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学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辛勤的创造,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他们心中。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32题以乙烯在植物果实成熟中的作用为背景设题,体现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突出了劳动和生产实践的重要性。英语新课标Ⅱ卷阅读部分选取阿比·哈拉米略和另一位老师在学校开设劳动课程,带领学生养花种菜的经过及对学生饮食习惯和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语篇,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在实践中养成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二、贯彻高考评价体系,注重服务拔尖创新人才造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2]。高考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枢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3],2023年高考命题坚持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南,把高中人才培养要求和高校人才选拔需要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让学生的成才基础更厚实、发展潜能更宽广、实践能力更过硬、创新活力更充沛。 (一)在增强基础性上下功夫,让成才基础更厚实 (二)在增强综合性上下功夫,让发展潜能更宽广 理科综合新课标卷第25题以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为背景,将真实的实验现象转换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不同对象和不同过程的对比、分析、判断、决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人类利用运动性质探究粒子带电性质的研究方法。全国甲卷第12题以近年科学工作者开发的新型电池为背景,探讨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还原二氧化碳并提高多碳产物的生成率,考查基础电化学原理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新课标卷第8题以可用作车船挡风玻璃的高透光率高分子材料为素材,展现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全国乙卷第28题以可用作农药防治小麦黑穗病,制造磁性氧化铁、铁催化剂等的硫酸亚铁为素材,体现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用途。全国乙卷第37题以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为背景设题,考查学生微生物培养有关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答题了解发酵过程、熟悉相关操作,学以致用。 (四)在增强创新性上下功夫,让创新活力更充沛 2023年高考试题通过创设灵活新颖的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等方式,突出对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考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探究创新,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有助于改变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固化的学习模式,充分体现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高考命题在考查思路上注重深化基础,引导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对能够普适性解决学科问题的本原性方法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掌握原理、内化方法、举一反三。
数学试题突出基础性要求,如新课标Ⅰ卷第9题考查统计抽样中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考查学生对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样本中位数、样本极差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理科综合新课标卷第23题设置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实验情境,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掌握单摆的组装、使用条件和数据处理,注重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基本实验原理的理解、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内容。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10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针对宏观物质的粒子在体系中的真实存在形态,综合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深入考查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理科综合新课标卷第3题考查学生对人体适应性免疫及免疫细胞功能的理解,引导学生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辨析。文科综合全国乙卷第4~5题针对龙里豌豆尖的销售特点和市场特点设计问题,充分体现传统农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等多个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1~3题以河北省馆陶县禽蛋交易市场的发展壮大历程和未来规划为背景,挖掘其中所涉及的基本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考查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高考命题充分体现综合性的考查要求,通过创设多条件、多知识点关联的复杂情境,突出考查学科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关键能力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多角度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导中学教学重视知识整合,重视在深层次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让学生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将其有机串联形成学科整体知识结构,进而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
理科数学全国甲卷第21题巧妙地将三角函数与多项式函数结合,讨论函数之间的不等式问题,通过对函数性质的研究,全面考查导数及其应用这一重点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该题分步设问,逐步推进,层次分明,要求学生构造函数并利用导数得到单调性,进而分类讨论得到所证的不等式,综合考查化归与转化能力、分类讨论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37题以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为主题,综合考查凝胶色谱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两种常用技术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对其共性与差异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全国乙卷第36题将有机化学反应和新反应结合起来,将基础和创新融入试题,设问由浅入深,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有机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新课标卷第26题涉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力、牛顿定律、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欧姆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物理概念和规律,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综合性。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42题是一道中外结合的试题,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同方式设置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考量具体的时空环境,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读,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透过纷繁的历史现象看到本质,综合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开展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三)在增强应用性上下功夫,让实践能力更过硬
高考试题突出对应用性的考查,强调学以致用,通过创设自然真实的生活实践、学习探索等问题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学生有机整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思考解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科学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增强实践能力。
数学新课标Ⅱ卷第19题要求合理平衡漏诊率和误诊率,制定检测标准,确定临界值。漏诊率和误诊率是医学检测标准的重要指标,是医学统计学中重点研究的问题。试题以疾病的检测为背景,既有现实意义,也能很好地体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全国乙卷文、理科第17题取材于橡胶生产的实际情境,比较甲、乙两种工艺对橡胶产品伸缩率的处理效应,通过抽取样本,并运用合理的方法分析对比,判断不同的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统计学的重要应用领域,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科综合全国乙卷第9~11题通过比较分析两地间的气候差异,考查时差计算和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卷第35题围绕部分发达国家对于世界环境问题责任划分的热点话题设置情境,要求学生分析持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国家的真实意图。学生需要快速迁移所学的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认清发达国家鼓吹“共同责任论”,实质是在推卸其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只有建设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才能真正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1. 注重增强试题开放性
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31题以某城市的水鸟为情境设题,考查学生对生态学中种群密度、环境容纳量等核心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围绕食物指出需要调查的内容。食物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之一,题目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科综合全国乙卷第42题以梁启超对“民德”的观点为主题,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证。该题构建了多视角的问题任务,学生可以肯定或否定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以对观点进行商榷补充,通过思考影响民族强盛的关键因素,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民德”作出客观评价。试题具有较强的思维力度,通过开放性的设置,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对论证结果进行反证、探索和创新,凸显思维的个性和潜力,对于启发学生独立探究和进行观点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新课标卷第39题是开放性试题,设计了分项评分量表,对作答仅提出了维度的要求。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材料对全球生物安全形势有基本判断并能概括中国应对生物安全问题的成就,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并不要求答出要点式的标准答案。这种评分方式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发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数学新课标Ⅰ卷第22题以解析几何中的抛物线为背景,设置了一个边长可变的矩形在抛物线上滑动的情境,考虑滑动过程中矩形周长最小化的问题。答题需要一定的动态思维能力,需要大致想象滑动过程中矩形各个元素的变化情况,并找到变化中的不变量,在思考解答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转化问题,或者把问题进行等价转化,或者把问题化归为已经解决的情形。试题极具创新性,重视体现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选拔。文科综合全国甲卷第36题以埃塞俄比亚灌溉农机的推广与发展为主题,通过对该国发展灌溉农业的基本条件、必要性、限制因素、改进措施等进行全面分析,倡导用辩证的观点科学看待区域发展问题,在多因素交织并且动态变化的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持续加强考教衔接,注重彰显高考积极导向作用 2023年高考全国卷命题进一步加强考教衔接,以课程标准为基本遵循,承接高中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标准理念,以深化基础性、突出思维品质为路径方法,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和协同育人功能,引导高中转变育人方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助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一)衔接高中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标准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1]。高考命题把引导教学作为核心功能,不断加强考教衔接,落实课程标准理念,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高考全国卷全科新课标卷首次亮相,命题突出落实新课标要求,确保平稳衔接;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在考查内容的范围上,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同时突出主干内容考查,引导教学依标施教。在考查要求上,与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对接,既不超出标准,又不降低要求。
在考查理念上,承接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引导培育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推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理科综合全国新课标卷第11题以新课标要求学生必做的“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简单的电镀实验”和“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等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现象观察,分析证据与结论关系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文科综合甲卷第25题以两汉间湘江流域和江浙一带的人口增长差异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将历史事物还原至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中,准确运用时空观念的能力,引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合理调控试题难度,契合学情教情考情
2023年是实行疫情“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为摸清学情、教情、考情,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赴多省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三年疫情对教学秩序、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等的实际影响,科学设计试题试卷难度,强调不同层次试题合理配置,科学把控好难度梯度,努力实现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选拔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