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考试研究详情

“粗心”不能作为考试失误的理由

2022-08-29

粗心不能作为考试失误的理由

2022的中高考已经结束,有不少相熟朋友的孩子参加了今年的考试在谈论孩子考得怎么样的时候,几个朋友介绍:孩子说,不少解答的题目因为“粗心”“马虎”解答错误,成绩不理想。

概况起来,所谓“粗心”“马虎”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很基础的简单题目,错了。这种情况有时甚至出现在有些尖子生的身上某学校曾有一个学生就因为在考试中错了个简单题目而与清华、北大失之交臂学生及家长扼腕叹息,“粗心”了

二是本来应该熟悉的题目考试时不会了老师常常抱怨,某个题目我都讲过,讲完后学生也做对了,怎么考试不会?学生疑惑,这个题目以前做过,怎么又错了,太“粗心”了

三是这道题会做,就是审错题把条件看错了,“粗心”了四是,这道题思路全对了,就是计算错了“粗心”了

以上这些现象,真的是因为“粗心”“马虎”吗这样的学生如果细心一点儿,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我的回答否定的,如果只把“粗心”“马虎”作为失误的理由,会掩盖很多产生问题原因,使孩子轻易的原谅自己,“以后细心点就没事了经常成为某些家长安慰孩子的口头语,结果是,一次次的“粗心”“马虎”断送了不少学生的前程。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怎么克服这些问题呢?

知识熟练度不够,平时训练较真不足

    曾经有一个学生,平时学习表现非常好,反应快,但一到考试就失误,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有问题,该的分数不全,不该丢的分数经常丢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出在知识的熟练度不够,平时作业没有时间压力,这里不会查查资料、那里有问题看看教材或笔记,可考试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加上不能查阅任何资料,问题就显现了会做的做不不该丢的分丢了

解决此类问题应引导学生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熟练掌握基础基础知识。该记忆、背诵一定要背下来记清楚真正做到基础知识熟练记忆、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学科素养灵活运用。近些年出现了一股思潮:片面理解反对死记硬背的理念把反对“死记硬背”,曲解成了“不记不背”,甚至考试时需要重要公式在试卷中给出来,造成很多学生脑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客观上造成了知识熟练度不够的问题。刚刚过去的2022年高考全国一卷数学被称为史上最难在有些评论中针对4题我发现了一个理由即:学生出错多的原因是试卷中没有给出棱台的体积计算公式认为非常偏颇,按照此类说,是否考试中我们把所有重要公式都要给出?引申出去,是否律师出庭要把所有法典律条带入法庭,供法庭上查询?这显然是个笑话!。认为,应该正确理解反对“死记硬背”,真正应该对的应该不求甚解的“硬背”,而不是理解透彻基础上的记忆,所以”,还是 只不过是应该是理解基础上记忆“背诵”

二是,要独立完成作业。每次作业都像考试一样完成,独立思考、限时解答、不查阅任何资料,发现不熟练、不准确理解和记忆较真及时查漏补缺直至熟练掌握

三是,要反复训练,达到熟能生巧“重复训练”是“熟能生巧”的必由之路,一个知识点、一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需要若干次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不透彻

很多学生不太重视基础知识学习与理解,认为那些小儿科,多做难题才能得高分,这其实是错误的。很多学生之所以简单的题目做不对,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概念模糊不清有关

1:某市一次模拟考试时,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判定定理这个知识点,一个选择题,错误率高达40%以上,A选项表述是“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不少学生选择此选项就是因为概念模糊忽略了该直线必须为平面外的一条直线的条件造成的

1661756085452.png

解决此类问题应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基础知识训练不能以内容简单为由轻视基础知识训练,反复多角度练习、注意问题中的陷阱直至对每个基础知识深刻理解灵活熟练运用。

二是,准确讲解与表述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能清晰准确的讲解清楚,只是能做题,不能讲解清楚说明知识掌握还有缺陷。能讲解清楚是知识熟练掌握的重要标志。

三是,搞好基础知识过关训练通过限时超量练习反复强化训练,做到基础知识掌握与运用

三、习惯养成不足,审题丢三落四

有些学生审题意识差,一看题目就认为自己熟悉,马上开始做题,造成由于审题不细致,忽视解题“陷阱”造成错误或人为增加题目难度。

1661756149764.png

1661756215041.png

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规范审题步骤训练:、

审题,一般应有三个步骤:第一,读懂题目。了解题干给了哪些条件和要求,提出了什么问题;第二,观察题目有无图表信息,研究有无隐含条件;第三,观察分析比较改题目熟悉吗?有没有做过的类似题目?解答此类问题容易出现什么陷阱?三个步骤都明晰了以后再解答题目。

如上述例1:第一,读懂题目,明确本题给了两个圆的方程,求得是与两个圆的方程都相切的切线方程。第二,有没有图表信息或隐含条件?没有图表信息,但有一个隐含条件即:写出与两圆都想切的一条直线方程即可。第三,本题比较熟悉,解答此类问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丢掉斜率不存在的切线方程,避免的常用方法是数形结合,观察有无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本题如果审题到此,画出两个圆,结合图形很容易观察出x=1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从而问题得到解决;如果本题改为写出与两个圆都相切的直线方程,也可以避免丢掉这条直线。

又如上述例2:第一,读懂题目,找到条件:条件1,本题是给出一根120厘米的水管,把它锯成6节;条件2,每“锯断一次”需要10分钟。提出的问题是: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第二,没有其他信息。第三,要把条件与问题结合:即“锯成6节”实际上锯断几次?是否等于“锯断6次”?简单画图即可避免落入题目“陷阱”。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本题与熟悉的问题类比,用数形结合法来判断,如:一个点可以把一条线段分成几段?2个点呢?3个点呢?......五个点呢;从图中学生很容易理解5个点可以把线段分成6段。从而得到一根水管锯成6节只需要锯断5次。再让学生思考,把水管锯成6节所需要的时间与水管的长度有关系吗?与锯成的小段水管长度有关系吗?使学生明确所用时间只与锯断次数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读懂题目(明确条件与结论)—挖掘图表信息或隐含条件—与熟悉的题目类比(分析研究可能出现的陷阱)—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减少解题失误。

三、老师讲解多,落到实处不够

经常见到老师在讲评课上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评,从审题、解答的各环节入手,不能说讲的不细、也不能说不透,但缺乏学生错误思维的归因分析、自我刨析,更缺乏讲解后的强化训练,往往是把错误的题目修改了就完了,具体修改了吗?真正掌握了吗?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即讲评后的改错、巩固环节抓“落实”不够。

解决此类问题,建议从老师入手,抓好以下环节:

一是,摸清底数。摸清底数的关键是数据分析,不论是作业还是试卷,在讲评前都要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哪些题目学生出错多?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哪个层次的学生出错了......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主要问题、共性问题、典型问题,讲解从这些问题入手,提高讲评效率。

二是,提高讲评的针对性。提高讲评针对性的关键是学生参与,错误是学生出的,他们最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建议老师:可以找各层次的学生还原当时解题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把脉问诊,找到发生错误的原因,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可以找解答正确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共同研讨借鉴;对于思维角度多元的题目,师生共同探讨其他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强化训练。每一个典型问题讲评后,应该首先监督学生改错,不是把错题修改了就可以了,而是要找到错误原因,明晰解题思路,独立修改正确;其次,当堂训练。老师遴选同类题目当堂训练,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再讲评、再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强化训练的过程是学生真正掌握同类问题解题方法的重要一环,而且要要求学生把错误过的题目整理在错题本上,每次考试前都要再思考、再联系、再巩固。

四、忽视运算能力,眼高手低

运算能力是学生的基础能力,含金量不高,特别容易忽视。但运算能力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思路再正确,运算错了都会丢相当多的分数,甚至是绝大部分分数。

提高运算能力,确保运算的准确性,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把运算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到同等的高度来认识,不能重视思维能力训练忽视运算能力训练。

二是,强化运算训练。数字运算、字母运算都要重视、都要训练,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规范运算程序,不偷懒、不轻视,错了找到原因,及时修正反思,确保准确无误

三是,要求解题过程完整。不能养成明白解题思路就过关的习惯,解题过程要完整,运算要准确、快速,坚持不懈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解题失误丢分还用书写不规范、语言表述不清、方法运用不灵活、应变能力不强等诸多因素,本文只是就不少学生所谓“粗心”造成的失误就行了讨论,希望能在师生备考有些帮助,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杨希发,男,1963年2月生,特级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天津市教改积极分子、天津市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曾任天津市宝坻区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多年担任高中毕业班数学教师、班主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长期进行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多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得市级以上奖励,主持多项市级、国家级课题研究,其成果三次获得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