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教学研究详情

“521”·“我愿意”

2022-06-06

“521”·“我愿意”

成都师范学院  刘裕权

521(我愿意)因为与520(我爱你)相伴相随,一直受到各种媒体和年轻伙伴们的追捧。昨天又是5.21,不幸的是她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第八个节气的好日子——“小满相逢,一个时髦但文化厚度不够的节日,终于拜倒在更具文化色彩更有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气的脚下。由于更多的人们把自己的心思放到了上,5.21也就被一定程度的忽视、冷淡待之。我今天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与朋友们聊聊521”“我愿意的另一重意义。

“5.21”,这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数,在神奇的大网络时代,突然之间拥有了不一样的寓意,那就是——“我愿意”。近些年来,人们在谈及“521”的时候,更多的都是属于网络流行语言的寓意和价值,涉及到的更多的是一般性的两性之间的“爱”的主题、“爱”的话题,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期盼,追捧者大多是年轻人。今天我想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你,“521”、“我愿意”,可以超越人们一般的情爱,发挥出人们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故事的主人翁在更为深层次的“爱”的韵味中,在对祖国的大爱之中,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我愿意”成为他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永动机”和“助力器”。

故事的主人翁本来是一个文科生,结果却成为了一个理科大师;一个物理高考只考了5分的“差生”,最后却成为了中外闻名的物理学大师;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二任会长、上海大学终身校长的钱伟长先生。

还记得,十二年前的夏天,在钱伟长先生追悼会的直播过程中,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画面,聆听着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诉说,同时我打开电脑,不断地搜索着钱伟长大师的人生往事和成长趣事,一个很响亮的念头来到了我的脑海——“只要我愿意”。

不得不说的是,在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人生路上,几乎所有人都在期盼着改变、改变、改变。可是我们中太多太多的人们,却常常苦于不知道如何变、怎么变;我们中太多太多的人们,虽然心中也有想改变的想法和念头,却常常只是想一想而已。

看看大师钱伟长,中学读书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偏科天才”,在报考清华大学的时候,语文、历史两门学科一骑绝尘,远远地领先于其他考生,拿下了满分——两百分;而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英语则是考的一塌糊涂,其中数学、化学两科共考了20分,物理则是只考了5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由于钱伟长先生的优势学科十分地傲人,他被国内顶尖的五所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大学同时录取,最终是清华大学“拔得头筹”,破格录取了钱伟长。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化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这一天正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沦丧,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说中国战则必败,因为日本人有飞机大炮。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转学物理系,学造飞机大炮,为振兴中国的军力出力。经过钱先生四处奔走、疏通关系,时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的“开山鼻祖”吴有训教授才有条件地批准钱伟长试读一年。这个条件就是一年的时间内,钱伟长必须让自己的数理化成绩,提升至主任要求的水准。最后的结果是:钱伟长成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历史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中国科学界著名的“三钱”之一,世界物理学界最著名的大师级人物;钱先生那颗火热的滚烫的赤子之心,为世人瞩目,钱先生那份深厚的浓浓的爱国之情,为世人传诵。

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听到这样的故事,都会和我一样,产生这样的念头:“只要我愿意”,我就一定可以,我就一定能行。

无论我们自己曾经是如何的弱小,只要你我愿意,就可以横下一条心,全身心以赴,尽力尽心尽情,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向前向前向前,我们就一定能够彻彻底底地改变自己,达成我们的目标,实现我们的梦想。

无论我们自己曾经是如何的渺小,只要你我愿意,就可以伸出我们的手,散发出我们心灵的暖流,映射出我们爱的阳光,去紧握那一双双求援的手,去温暖那一颗颗受伤的心,去做一个真诚良善的受人欢迎的“好人”。

无论我们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险恶,只要你我愿意,坚守自己的初衷,认准自己的方向,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为此不懈地付出努力,一切都将成为可能,一切都将成为现实,你我就将会活得更加精彩,从此不虚此行。

“5.21”,“我愿意”。伙伴们,记住吧,你我只需要在“我愿意”前面冠上一个“只要”,并在内心深处不断地强化、在实践中不断地落地,使之不断地变成现实,到那时,也许奇迹真的就会发生!到那时,也许世界真的就会从此变了样!

让我们时时刻刻牢记,“只要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