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教学研究详情

【资讯】研修网、教研网义教新课标系列公益讲座 | 历史

2022-05-20

【资讯】研修网、教研网义教新课标系列公益讲座 | 历史

历史课标组组长徐蓝教授:


这次历史课程标准修订,以及以后的教材,确实对我们的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在修订的过程中,我也特别体会到,它也是一个自我修订、自我提高的过程。有人说,你当时主持修订2011年版课标,现在又要自己修订自己之前修订的课标。但我觉得这样很好,因为我自己是有个自我提高的过程的。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有一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你要仔细研读课标、理解课标。在课标当中,我们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说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跨学科主题学习,还有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等,都需要老师们进一步的钻研,同时,也需要集体备课。大家要集体讨论,来形成对这些改变的认识,然后把它具体的贯彻到教学当中。另外,教师是育人的职业,而且,教师应该以爱学生出发,然后才能够把你的知识、把你的学养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我们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微信图片_20220520153749.jpg

】专家解读大纲

 
以史育人 · 培根铸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方案,是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20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课程标准,是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10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方案、课标修订始终坚持以课程育人为宗旨,要使课程、教材起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是推进新时代义教改革、进一步提升义教质量的有力举措,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也为教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与2011年版相比,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主要变化

一是凝练了以本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培养目标。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
(一)总的价值追求
(二)修订工作具体背景
1. 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要求,注重“以史育人、以文化人”
2. 坚持唯物史观,体现国际水准,突出中国特色
3. 总结成就,解决问题,继承与发展
(三)修订工作基本路径
1. 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
2. 在通史叙事基础上,使学习内容更加结构化、系统化
3. 强化综合性和实践性
4. 探索历史课程与其他文理课程的跨学科学习

二、历史课标主要变化与突破
(一)凝练了历史课程核心素养 

微信图片_20220520154002.png

1. 五个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与高中对接

2. 五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3. 要注意义教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要求

• 核心素养定义和内涵表述与高中核心素养基本一致,又结合初中学生特点提出义教阶段具体要求,使二者形成中学阶段历史育人价值的连续体。

• 初中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一一对应,要求有所降低。

(二)组织设计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
以大概念、大主题设计、选择六大板块课程内容:

微信图片_20220520154051.png

学生通过七大板块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够立足时空、运用史料、认识历史,形成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

1. 中国史的大主题包括

• 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和巩固;

•  中国近代史: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新中国的建立;

• 中国现代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世界史的大主题包括

• 世界古代史:人类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经历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呈现多元文明发展格局;

• 世界近代史:新航路的开辟,打破多元文明格局,人类逐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思想萌发、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全球联系更为紧密;

• 世界现代史: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人类在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中成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国际关系更为复杂;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义教课标将学业质量标准分为三个方面:

学业
质量
标准
1. 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
2.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如古今联系、因果联系、横向联系、中外联系等
3. 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
1.学业质量具体说明:每一方面的标准都有具体的课程内容作为达成核心素养的支撑。如:

(1)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
(2)能够了解并初步认识四种重要的历史联系:

• 历史发展的古今联系。

• 不同史事的因果联系。

• 不同领域的横向联系。

•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
2.对学业质量标准作具体说明,要注意两点:
(1)每一方面的标准都有具体的课程内容作为达成核心素养的支撑。
(2)一些内容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四)设计了“教”与“学”两条主线并行的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必备知识掌握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教”与“学”两条主线并行,进一步促使教学方式变革。主要体现在:前六个板块,每个板块的课程内容同时包括“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部分,“三位一体”,将培养核心素养贯穿其中。
1.“内容要求”即“学什么”,按照时空顺序,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以“点”连线、以“线”穿点,31个专题,以结构化专题方式呈现内容要求。
2.“学业要求”即“学得怎样”,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规定的教学中应该掌握的各个板块的具体知识内容,与课程核心素养紧密结合;通过不同的学习内容,逐步达成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
3.“教学提示”即“怎么教”和“怎么学”,强化教、学指导,不仅提示教师应该如何教,而且设置多种学生的学习活动,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条主线互动,进一步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升核心素养。

(五)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规定其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10%
1.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
2.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主题活动内容,都来自中国史和世界史六个板块,是对其学习的提升和拓展;从特定问题出发,将分散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既在时段上纵通又在领域上横通的通史意识。
(2)借助不同课程所学知识、方法,初步养成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情境素材和教学策略应聚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题设计应秉持五大原则

• 综合性

• 实践性

• 多样性

• 探究性

• 可操作性

 
(六)研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
1.进一步重视日常评价与考试对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形成“教-学-评”有机结合,实现全过程育人目标。
2.命题改革的方向
从碎片化、点状式测试走向整体性、结构化测试;考查以体现大概念、大观念的主题、活动、项目等任务的实施过程,也是考查学生完成一个有思维含量与探究含量任务的过程,或做一件完整且有挑战事情的过程。
3.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
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需要历史教师与相关课程教师合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是对学生参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历史学科为本位,兼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评价;
二是对学生在语文、道德与法治、地理、艺术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历史素养进行评价,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
三是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具有各学科共同特征的共通性素养进行评价,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

三、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一)理解课程核心素养是本次课改新理念,理解改革延续性
1.课程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进一步解决课程价值问题。
2.课程核心素养与《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一致,形成统一体。
3.义教课程核心素养与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在定义、内涵的表述上基本保持一致,同时依据初中学生特点明确具体要求,形成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育人价值的连续体。
(二)理解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不矛盾,是三维目标的综合、深化和提升
(三)理解学业质量标准,强调三点
1.学业质量标准的三个方面不是相互分割而是相互联系,同时发展的。
2.在每个方面都包括对五个核心素养的培养。
3.把握总的“学业质量”和每个学习板块中的“学业要求”的关系。
(四)进行大概念教学
1.什么是大概念教学
2.理解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包含哪些基本的大概念
3. 围绕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

新课标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宏观上,教师要理解课标要求的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树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教师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在具体要求上,教师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 具备历史核心素养
• 具有整体化、结构化的必备知识结构
• 具有情境化的教学策略
• 具有聚焦必备知识的深度教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具有指导学生跨学科主题活动实践探究的能力

从而将新课标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