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教学研究详情

“求联”视角下 结构化分析处理数学教材的策略—以北师大版“确定位置(一)”为例

2025-10-11

文 王 剑1 陈 力2

【摘 要】新课标提出了“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的课程理念,在这一背景下,数学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除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外,还要运用“求联”思想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分析处理。具体可在规划蓝图、结构选材、关联立序、精选题组等环节分别采取“本质统领·一脉相承”“任务驱动·好材支撑”“联结推进·整体建构”“围绕模块·结构组题”等策略,促使学生在联结性学习活动中展开联结思考,获得结构化理解,实现整体建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析教材 处理策略 结构化 “求联”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印发之后,“有关联地学”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想促进学生有关联地学,教师就要开展有结构地教。因此,结构化的联结教学成为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有力抓手。基于“求联”的结构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结构化分析处理教材属于该工程的开端,也是一个前提性要素。 数学教师在充分读懂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求联”思想进行审视,寻找新知内容所属整体的共同本质,在本质沟通下进行该整体的系统规划,在整体蓝图的统领下,对教材的每一部分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为学生提供具有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进而引领学生展开联结性学习。下面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为例,谈一谈结构化分析处理教材的具体策略。

 

一、布好“整体蓝图”:本质统领·一脉相承

求联视角下结构化钻研教材要从整体出发要把每一棵”(一节课放到整个森林”(一个板块中去审视因为每一棵都是 在森林这个大环境中生长的大环境的状况对它有很大影响[1]因此在钻研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去研究该内容所在的整体结构弄清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提炼出各子要素之间的共同本质以共同本质联结点为统领布好整体蓝图”,并在分段实施时做到孕伏在先一脉相承不断进阶”,以结构联结的力量促使学生展开整体建构学习[2]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方向与位置板块该板块共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认识八个方向”“用数对确定位置能看懂简单路线图”“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该板块的核心素养目标是空间观念中的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3]结构化钻研教材要先对本板块的整体结构做个剖析该整体对平面上的方向与位置的确定采取了逐步缩小范围的策略区域线”,即从描述某一大范围的方向上下左右八个区域方向),到定格在某条线上的方向用四个正方向或象限角描述的方向),再到精准定位在某个的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本课时已经推进到了在平面上确定某个点的位置这个阶段了前两个阶段的经验是本节课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阶段内容的本质是在同一平面内两线的交点能确定一个唯一的位置这个本质联结点统领着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和之前学过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内容因此规划完这一板块的整体蓝图后用数对确定位置那个阶段就要对本质要素进行孕伏性运用本节课在前面的基础上展开一脉相承的进阶根据相同点进行结构化迁移两线交点确定一个位置抓住不同点进行结构化辨析两射线的交点发展为曲线和射线的交点”。根据上述分析本节课的着力点就是做好与之前已学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求联沟通与结构迁移争取形成合力获得整体建构的效果

 

二、进行“结构选材”:任务驱动·好材支撑

 

想使结构化联结教学有效发生就要给学生提供结构化的材料和求联性的任务促使学生展开联结性探究活动[4]好的结构化材料是支撑学生联结性思考活动有效发生的引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编写体系是情境+问题串”,情境体现的是主题任务问题串是完成任务的主要思路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吃透编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选材的审视如果教材已经具备了结构化任务驱动的功能就选用教材上的内容作为联结性学习的素材如果教材上的材料结构化不强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另行设计更好的结构化学习材料来支撑和驱动联结性探究活动的开展


确定位置)”的主题情境是动物园各馆的路线图见图1)。

图片1.png

 

1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


教材中分别安排了三个问题串①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②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的方向上如何区分它们的位置呢③参观斑马场后同学们想去猴山说一说他们的行走路线根据前面对本课内容本质要素的分析教师发现教材上的材料基本上还是具有结构化特征的主题情境作为总的任务驱动引出探究的内容问题串中的第一个问题解决带角度的方向象限角)”这个要素第二个问题解决距离这个要素第三个问题通过起点的变化厘清观测点这个要素这样的结构选材基本上能促使学生实现对新知的建构当然在完成任务方面要想起到更大的诱发驱动作用教师在导入时可增设以下材料

一艘游轮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突然遇到一股强烈的台风,迷失了方向。更糟糕的是船底撞到了暗礁,游轮被撞出了好几个窟窿,游客们惊慌失措,形势十分危急。冷静理智的船长立刻请求救援,海上救援队接到救援信息,马上派出救援船舰和飞机,及时精准地到达了事故地点进行施救,大家才躲过一劫。

了解情况后让学生说说救援队为什么能这么快速而精准地到达出事地点从而诱发学生产生探索确定位置方法的欲望

 

三、展开“关联立序”:联结推进·整体建构

 

分析处理教材的两个核心任务是选材和立序在前一个环节确定了所用素材之后怎样把这些素材用好用活还是一门技术一方面要遵循认知活动动态进阶的规律动态使用静止的材料另一方面要从求联视角出发对学习材料进行关联立序首先大环节上要围绕结构本质要素搭建联结支架[5]在整体架构上体现出联结推进的逻辑序列其次在 每个环节内要对选用的结构化材料展开联结性探究活动最后要安排一个归总梳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联结性反思实现整体建构

确定位置)”这节课可整合教材原有内容安排以下几个联结性探究活动

1回顾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出示方格图以喷泉广场为原点00),确定熊猫馆的位置是25),并带领学生总结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即确定好原点后用纵横纵轴与横轴两条射线的交点确定一个唯一的位置

2只用一条信息描述熊猫馆的位置信息有①东北②北偏东20°③距离喷泉广场900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站在喷泉广场上面向北方然后从三个信息中选一个来描述熊猫馆的位置可分别得出在一个区域内”“在一条射线上”“在一个半径为 900米的圆上三个结论

3选用若干条组合信息描述熊猫馆的位置可分别发现+②的组合缩小了范围但只知在射线不能确定位置+③的组合只知在某个小区域的曲线也不能确定位置+③能确定熊猫馆所在的唯一位置射线与曲线的交点);++③能确定唯一位置但有多余信息

4改变观测点来描述位置参观斑马场后想去猴山怎么描述行走路线体会观测点的重要性和相对性并总结出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的基本要素

5联结梳理本节课所讲确定位置的方法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联结性反思进行总结提炼见表1)。

图片2.png


四、精选“题组练习”:围绕模块·结构组题

 

分析处理教材既包含教材上新知学习的部分还包括练习巩固的部分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练习部分理解题目编排的意图弄清练习进阶的层次和每道题所巩固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按照求联思想进一步审视教材上的题目及编排顺序是否具有结构化特征如果教材内容体现得不明显可重新设计题组练习结构化的练习是以模块题组为载体以精巧的结构进行优题组合取得1+1 > 2的训练效果[6]要设计好结构化练习首先要精准掌握所学新知模块的本质要素然后围绕模块本质要素进行结构组题可以把教材上的和自行创编的题目结合起来 

确定位置)”这节课教材上安排了四道练习第一大题是告诉方向和距离3个组合供选择),在方位图上选择相应组合填出位置第二大题是提供方位图上的地点信息要求写出三个地点的方向和距离第三大题是用本节课的新增知识从正向和反向来描述行走路线第四大题是实践游戏两个学生互相看对方用观测点的不同体验方向描述的不一样前面两道大题是基础性练习从正向和逆向两个视角来巩固方向和距离这两个基本要素第四大题是体验观测点这个要素第三大题是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以前所学的路线图进行综合应用教材这样安排基本起到了巩固的作用但从联结性视角去审视还缺少一些结构化辨析的题组这节课知识的本质是用曲线和射线的交点确定一个位置”,围绕该模块本质可为学生设计一组逐步进阶的对比辨析的结构化练习:(1方向相同但距离不同的多个位置的同异辨析题;(2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不同方向的可用对称形式便于比较的多个位置的对比辨析;(3提供不同方向象限角也用两种方式表示和不同距离以及不同观测点的多个信息根据指定的位置来组合选择三要素信息组合的种数比较开放和多元)。总之力求通过这些分层渐进的结构化题组训练使学生对新知本质有一个深度认识

本文从四个维度探讨了求联视角下结构化分析处理教材的一些策略既尊重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又创造性地开发教材给学生提供结构化的学习内容搭建起具有导航引领作用的联结支架促使学生的联结性思考活动和结构化理解有效发生最终达到整体建构的目的当然文中谈的策略只是一部分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只要教师怀着结构化的思想和联结意识去探索一定能找到更多有效分析处理教材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席爱勇,何杰.结构关联: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的学理探究——以《小数的意义》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74):355-359.

[2]    陈力.数学结构化教学中“联结点”的动态进阶织网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2332):42-4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9.

[4]    陆泉萍.求联驱动:催化数学理解的自然进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8):120-122.

[5]    陈力.小学数学“联结课堂”的三个基本要素特征[J].中国教师,20244):65-69.

[6]    陈力.以模块题组为载体的“结构化练习”设计与应用[J].小学教学设计,202229):10-12.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学‘联结课堂’:践行系统观念的学科育人探索”(立项号:2025SC130)核心成果之一。

(作者系:
1﹒浙江省武义县熟溪小学校长,高级教师;2﹒浙江省武义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