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顺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认为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不同的智能构成,不同的智力领域有独特的发展过程。多元智能理论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教师可以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符合学生不同智能特点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为例,尝试从多个角度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个性化教学设计路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语文 个性化教学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是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这一理论显著区别于传统的智力观念,它颠覆了传统智力理论所认为的单一智能观,重新定义了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呈现由多元性和多样性。加德纳认为,人类拥有至少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有白己独特的智能组合,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和劣势。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教师可以在充分认识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于段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背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优势智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启示是,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强化“多元活动”“多元评价"。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把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巧妙融合,有意识地设计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活动。因此,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首先需要识别学生的不同智能类型,然后根据他们的优势和兴趣设计教学活动。
语言智能:设计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类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练习,可以引导他们写日记、短篇小说或诗歌:可以通过设置辩论赛,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逻辑数学智能:设计逻辑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练习,如对文章结构的分析、逻辑推理题等。空间智能:设计与文本相关的地图、场景布置等空间设计活动,让学生绘制故事地图或场景插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身体运动智能: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活动, 让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理解文本内容。音乐智能: 利用音乐和节奏来帮助学生记忆诗词和课文;可以创作或选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让学生通过唱诵来学习。人际交往智能:设计辩论、演讲等互动性强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内省智能:为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提供个人阅读和写作任务。自然观察智能:结合自然环境和观察活动,让学生进行阅读或写作。
由此可见,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多元智能的不同特点,并且善于为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匹配相应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教师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重视语言教学,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唤起学生的内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初中语文个性化 教学设计路径
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给教师带来了新视角,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开辟了更宽广的途径,为探索语文教学新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那么,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实施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笔者以《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从五个方面阐述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语文个性化教学设计路径。
1.整合资源,确定目标
本单元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颂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这些诗文大都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细腻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二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这几篇文言文来看,描写的内容来自不同地域的景点。想要高质量开展群文阅读, 就需要前置预习任务,即引导学生整合相关资源。第一,知人论世。这几篇文言文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从朝代到作者的人生境遇都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开设 “作者那些事儿”专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作者及写作背景的思维导图或手抄报,以此 调动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空间智能。例如,阅读《记承天寺夜游》时,对于苏轼人生历程的梳理就很有必要。第二,地理位置。这几篇文言文涉及四个景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发布“跟着课本去旅行”话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绘制文章地理背景图解。通过补充地理背景知识,引入山水美景的特点, 找111几篇文章的共性与个性,猜想作者通过写山水想 要传达的情感。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尝试制订该堂群文阅读课的 多元智能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 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形成个性化助学资料,培 养学生的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2)通过诵读文 本,从多个角度观察山川美景,梳理并感受景物的主 要特征,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 观察智能;(3)通过品析句子,归纳出多样的写景手 法,能够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理解作者别样的山水 情怀,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和内省智能。
2.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古人寻山访水,游口骋怀。教师结合单元导语, 课前发布“跟着课本去旅行”话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拥抱壮美山河。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本单元课文中涉及的自然山水,在展示的基础上追问学生“纵情自然山水间,这些文人墨客是如何寄寓情怀的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默契呢?你和他会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吗?”,引导学生确立“自然山水抒情怀”的单元学习主题,带领学生进入“赏自然山水之景,寻志同道合之友”的情境。这里自然引入学生课前的成果,即个性化助学材料,使用学生自己完成的助学资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进行助学资 源互换;让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个人收集资料时的心得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通过设置疑问引出作者“抒发情怀"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文章主旨情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
3.任务驱动,自主探索
结合单元主题来看,本单元还涉及作者如何在自 然山水间抒发情怀,这就涉及“分析"和“品味”。 因此,可以读(感受韵律之美)一译(共赏山川美景)一析(分析写景技法)一品(理解作者情怀)任 务群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有效梳理。教师可以尝试从这三个环节具体展开:(1)“我是朗读者"系列之声情并茂说风景;(2) “我是导游” 系列之风景推介析文本:(3) “我是寻友者”系列之品析美景感情怀。具体来看,这二个环节恰好对应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
首先,“我是朗读者”系列之声情并茂说风景。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多种形式 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对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描绘山水之景,并从句式、节奏、平仄等方面具体解读文本, 向学生介绍朗读技巧。比如,设置“朗读亭”活动, 引导学生以朗读者的身份选择一篇文章,从节奏、语 调语速、设计理由三个方面设计朗读脚本,让学生的朗读有章可循。学生根据朗读脚本,配合音乐,录制朗诵视频,设置朗读评价量表。教师利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优秀朗诵作品展示。
其次,"我是导游”系列之风景推介析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山水风景推介卡,按照一定的写景方法,展现山水之美。通过设计"山水场馆"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为每个山水场馆命名,并介绍风景特点。通过一系列场景设计,制作风景推介卡,如三峡馆的重岩叠嶂、承天寺院的月下竹柏和 茅山的高峰如云等,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交流,共同推出四份最佳推介卡。
最后,“我是寻友者”系列之品析美景感情怀。教师结合写作背景,为作者寻觅山水知音,建立相应的朋友圈。教师设置“时空对话”活动,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写作背景,扮演作者,想象他们观景时的“所见”“所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学生上台表演,台词“我扮演的是……看到了……景,我 心生……”,学生评价之后,教师进行指导,可适当增加配乐朗诵,通过对比帮助学生体悟作者情怀。
4.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从评价对象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中一般有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类型。每一个环节需要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鼓励学生大胆互评,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可以通过一些评价量表来实现。例如,小组讨论后的小组成员互评表,可以设置二个评价要点,即讨论参与度、发言倾听度、观点贡献度,再补充一个讨论环 节综评,并赋予量表考核等级。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调动小组成员的优势智能,在相互的学习借鉴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教师可以结合小组讨论的具体内容设置不同的评价要点,让评价更具有针对性。例如,指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环节,可以设置语句通顺、景物特征突出、多角度描写景物、融情于景等评价要点。综合整节课的内容来看,教师对学生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通过设置多元智能表现性评价量 表(见表1),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予以量化,使每个智能的要求具体化,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进而促进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观察能力。
表1多元智能表现性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 评价标准 | 分值 | 自评 | 他评 师评 占比% |
语言智能 | 准确解读文本,声情并茂说出景物特点 | 15分 | ||
逻辑数学智能 | 准确分析文章结构特点及多样写景手法 | 15分 | ||
空间智能 | 能够利用思维导图等形式 | 10分 | ||
身体运动智能 | 能够扮演作者,融入作者情感 | 10分 | ||
音乐智能 | 能够配乐朗读文本,准确把握节奏语调 | 10分 | ||
人际智能 | 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 15分 | ||
内省智能 | 准确体悟作者情怀 | 15分 | ||
自然观察智能 | 多角度观察山力I美景进行片段描绘 | 10分 |
5.优化作业,拓展提升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个性化作业内容可以更贴近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优势领域[2]。教师需要遵循素养导向、分层设计、多样性等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水平,布置丰富多样、情境化的作业。 一是基础性作业。立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设计口语表达类作业。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篇文言文进行配乐朗诵,可以是音频的形式,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视频录制形式;立足身体运动智能,设计角色互换类作业,比如,完成文言词汇的积累,指导学生自拟文言词句释义基础卷,让学生用命题的方式理解知识。二是拓展性作业。立足空间智能,设计动手实践类作业。开展风景推介卡的 制作,让学生对文本中景色的描绘有自己的可迁移性思考,设置不同的作业情境,例如,学习完《记承天寺夜游》,关于苏轼夜游承天寺欣赏皎洁月色的情节,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月”文化;立足空间智能,绘制有关古诗文中"月”的文化内涵 思维导图;立足自然观察智能,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写景手法为当地山水景点写一篇推荐文, 也可以结合图文录制推荐视频。
参考文献
[1]马娅玲.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24 (39): 37-41.
[2]贺小莉.双减背景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 ( 13 ):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