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教学研究详情

罗李:数智时代,教师亟待“三重变”

2025-02-24

数智时代,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近来DeepSeek的火爆出圈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未来,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育将被数字教师轻松接管,那么人类教师何以存在、如何存在则成为每位教师必须回应的时代考问。面对数字技术对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教师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 

 

一重变:从教书匠育人师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是不断变化的,倘若用昨天的方式培养今天的学生,等于剥夺了学生的明天。数智时代,育人目标、教育环境、知识体系、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均因数字技术的介入发生了巨变。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教育体系的深刻变革,精准定位自身角色,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首先,教师应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智慧创变者。数智时代发展要求教育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向促进人的全面且个性化成长,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协作交流、创新创业、数字素养、社会情感学习等核心素养。教师须从教书匠转变为育人师,应将简单、机械、重复的授业工作交由数字技术完成,更专注于能力培养、智慧创生、情感交流、品格塑造等复杂性、情感性、创造性育人工作。

 其次,教师应从单兵作战者转变为协同攻关者。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体系、以分定人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造以能力为本,融合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独立个体知识和能力的有限性已无法支撑起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个体教师必须与他人、与技术构建起虚实融合、优势互补的教师共同体,通过人人协同、人技协同实现人才培养效能的最大化。

 最后,教师应从满足现状者转变为终身学习者。数字技术能够实现知识的个性化推送、学情的智能化分析、作业的自动化批改、反馈的及时性生成等,如果教师能够熟练驾驭数字技术,让技术为我所用,那么教师的工作负担将会大大减轻,而教育质量将会有效增强。反之,如果教师封闭自我,则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新变化、新挑战。

 

二重变:从故步自封守正创新

 

 在准确定位自身角色的基础上,教师应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以数字素养提升赋能,以育人价值坚守避险,从而科学应对数智时代教育的不变

 首先,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自我价值实现。教育家精神已成为新时代教师的价值引领、精神追求和行动指南,教师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将职业使命与自我实现紧密结合,在不断叩问我为何投身教育?我要办怎样的教育?我如何办好教育等核心问题中坚定教育信念、明确教育思想、形成教学风格、凝聚教育智慧,将教育家精神植入职业发展中。

 其次,以数字素养提升赋能育人成效。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和新优势,已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支点。教师唯有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才能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创新人才培养。教师应主动对标《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以此为标尺认真检视自身在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各维度的素养水平现状和差距,精准绘制个性化的数字素养发展蓝图。教师可以按需选择基于面授课程的集中化研训、基于平台资源的自主性研修、基于共同体的集群化发展、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化教研等多种方式,构建定制目标开展研修投入实践加强反思实施评估的螺旋式进阶发展路径,持续提升数字素养。

 最后,以育人价值坚守规避伦理风险。数字技术在赋能教育的同时,逐渐引发数字鸿沟加剧、个人隐私泄露、师生主体迷失等伦理安全风险,成为人类必须高度警惕和防范的社会问题。教师应正视数字技术的一体两面性,抱持积极并审慎的态度,努力将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的功效最大化,同时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值。教师应始终把育人价值置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位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价值旨归指引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应增强对技术伦理问题的认识,在开展数字化教学时努力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技术红利并重视学生隐私保护。

 

 

三重变:从旁观者践行者、研究者和引领者

 

在以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征途中,教师应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率先成为教育创新的践行者、研究者和引领者。

 首先,主动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践行者。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立德树人中的优势和潜力。在立德层面,教师应利用数字技术创设良好的德育数字化生态环境,通过情景式、沉浸式的学习方式使德育由单向传导转变为多向互动,在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中全面激发学生的感知系统、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形塑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在树人层面,教师应将数字技术贯穿教、学、管、评、研整个教学流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样本教育数据的伴随式、无感知采集,借助学习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精准绘制学生画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辩证看待技术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能力和态度,帮助学生建立向善的技术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主动成为教育变革与创新的研究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多个报告中反复提及,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尚未被充分证实,实证性研究尤为缺乏。教师作为数字化教学的实施者,其主导的实践取向的数字化教学研究无疑能够有效填补这些空白。在开展数字化教学实践的同时,教师应始终保持行动研究者的视角,将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将自身开展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内容,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评估螺旋中逐步探寻出利用数字技术高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技术赋能教学和自身专业成长。

 最后,主动成为数字化终身学习的引领者。数字化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作为学生楷模的教师,理应成为合格的数字化终身学习者。一方面,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结构,才能在时代巨变中从容应对新的教育变革要求,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教师应将数字技术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师不仅应掌握将数字技术有机融入教学实践的能力,还应将数字技术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自学、参加培训、反思改进、共同体成长等多样化途径开展终身学习,持续提升数字素养。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积极创设开放、共享、创新的学习环境,善于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来源 | 《中国教师报》2025219

作者 | 罗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于《中国教育科学院官网》,版权属于原作者,文中观点与本栏目无关。如涉侵权,联系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