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教学研究详情

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指导·之十

2023-04-24

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指导·之十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及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学生之间合作性的人际互动,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来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认为:“合作群体中存在的社会刺激,会使个体的工作在速度和数量方面有增加”,即合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合作学习时,合作群体的组合方式可以有——同桌之间的合作,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成员间的合作,老师根据学生特点指定成员间的合作,自然小组间的合作等多种形式。

在教学中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尊重意识。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倾听、思考、分析与判断。认真倾听使发言的同学感觉到被尊重,可以激励其认真思考、积极表达,把自己的想法更多地分享出来;合作者在倾听中思考、分析与判断,就不同的意见与见解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生成多种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设计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或项目。2022版课程方案强调要积极开展主体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段、学科特点适当安排具有可操作性的专题或项目,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已知三个点的坐标为A(1,1)、B(2,2)、C(3,3),如果问题设定为:证明A、B、C三点共线,则没有任何挑战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但如果把问题修改为:你能用4种及以上的方法证明A、B、C三点共线吗?效果马上就不一样了。

3.选用能激发学生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要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变满堂灌、满堂讲为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如,上述证明A、B、C三点共线的问题,如果老师分别讲出4种以上的方法,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更难以达到想要在合作探究中经过思维碰撞,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此时学生能解决问题,但很难寻找到4种以上的解法,在其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必要时老师可以加以点拨指导,效果必定会显现。

    4.为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是给合作学习以足够的时间保证,合作探究是需要时间的,传统意义的一问一答式教学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学习;其次是问题要有适度的挑战性,过于简单或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也不能形成真正的合作学习;再次是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要有容错空间,思考错了也没关系,分析清楚错误的原因既是进步,也是解决问题的前奏,不要出错就批评,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最后是给合作学习以充分交流研讨的机会,不要教师包办,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在交流中统一认识,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