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教学研究详情

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指导·之五

2022-12-06

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指导·之五

 

——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有一年我新接一个高三理科班,发现一个学生小张,学习非常努力,但学习成绩长期不理想,甚至沦落为“差生”。我与他交流时发现:影响其学习进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严重的是他每天听课后只忙于做作业,从不预习,导致上课稀里糊涂,囫囵吞枣,抓不住重点难点,日积月累问题越积越多无法解决,致使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直至产生厌学情绪。我针对他的情况,首先利用在校时间指导他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通读教材,了解明天老师要讲什么;理解记忆概念、定义、定理内容,不理解的标记出来;尝试看懂定理证明、例题,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尝试课后练习,会做的自主解决,不会做的标记出来。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其数学成绩明显提高,也带动了其他学科的进步。该生后来考入了理想的大学。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不预习的时候上课听不明白,抓不住重点,课下要花大量的时间补课,作业更浪费时间,时间长了信心也没了。自从预习以后,课上听课的针对性提高了,预习看懂得内容,通过老师讲解后思路更清晰了;不明白的内容通过老师讲解,与同学的交流明白了,课下再复习巩固,作业也轻松了,为预习节省了时间,形成了良性循环。由此可见预习的重要性。

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时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阅读教材。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更是预习的重要方法,其主要步骤有:一是,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二是,预判哪些可能是重点内容、核心知识并标记出来。三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主解决。四是,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查阅资料等手段自主解决。五是,对无法自主解决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将来听课时做重点关注。六是,发现与学习内容相关旧知识掌握的不足。

2.扫清障碍。针对与学习新内容相关的知识缺陷,通过查阅资料、翻看笔记等方式,补齐短板,扫清学习障碍。

3.尝试练习。尝试完成课后的思考题或练习题,不会的可以再次阅读教材或参考其他学习资料后完成,仍不会的做好标记,在课上注意听老师讲解或同学的思路。

比如我在讲解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课前,帮助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预习提纲:(1)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内容。(2)找出定理的条件与结论。(3)尝试看懂该定理的证明过程,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4)通过思考,预测应用该定理时容易出现的错误。(5)尝试看懂课本中的例题,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标记出来。(6)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不会的标记出来。(7)分析一下学习本课内容用到了以前学习的哪些重要知识和方法,有缺陷的知识点提前复习好。这样,通过复习提纲引导学生既掌握预习的方法,又明白预习不是自己都要把新课内容学会,而是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懂、不会的内容,通过课上针对性的听课学懂弄通。

4.开阔视野。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有计划阅读一些名著,关注时事新闻资料等如当年重要新闻人物、标志性新闻事件;国家重要政策措施科技成果以此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丰富内涵

不少人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预习是高年级学生的事,低年级学生不具有预习的能力。其实不然,预习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从尝试朗读课文找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句开始,逐步引导学生一点一点提高预习的能力,从而养成预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