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负提质指导系列之十七
——家访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培养途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可以说是学生成长的双翼,而家访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桥梁。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非常重视家访,家长也非常欢迎老师家访。老师通过家访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及表现等情况,还可以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同学关系、纪律表现等情况,以便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学生的最大合力,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进步。实际上,老师家访应该是非常讲究的,不应是随意的,要从效果出发。
一、制订家访计划
家访计划有学期性的,也有临时性的。学校一般要制订学期性家访计划,以便老师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使全校性的家访效果最大化。而全校性的家访声势大、宣传效果好,又可提醒、促进老师家访。家访计划一般应包括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方式、家访安全、了解家庭情况、汇报学生在校表现、提出努力方向等。老师家访除学期性的之外,更主要是临时性的。学期性的家访一般包括家访时间(学期中、考试后、大型活动后)、家访对象和家访数量等。临时性家访一般是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需要和家长沟通时才进行;再有就是学生进步时,也需要老师家访,通过家访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有一天放学后,我对小伟同学说:“你妈妈在家吗?”小伟说“应该在”,可他转过头又说“可能不在”。我说:“为什么?”听了我的追问,小伟说:“我也说不准。”我说:“我去看看你妈妈。”小伟惊异地看了看我,低下了头,嘴里嘟囔:“我又怎么了?”
到了小伟家,他妈妈正在院里干活,看见我到了连忙说:“哎呀,老师来了,快坐,这孩子肯定又给您惹事了。”小伟则一头扎进屋里不出来。我把最近小伟学习努力、活动积极等情况一一向小伟妈妈做了介绍。小伟妈妈很高兴:“谢谢您,他哪有您说的那么好呀!”这时小伟端着一杯水出来,乐呵呵地说:“老师,您喝水。我还以为您来是给我告状的呢。”我说:“你积极要求进步,我只能给你告进步状。”从小伟家出来后,我的心情特别好,觉得这是自己最成功的一次家访。
二、确定家访对象
目前,老师家访并不普遍,很多时候是学生在学校出了问题,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向家长介绍学生出现的问题。家长常说,“唉,老师又传我去学校呢”。实际上,这句简单的话里隐含着家长对老师的不满。其实,学生也反对老师这样请家长,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事,是自己出了问题,家长知道了就会批评甚至训斥。事实上,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帮助教育学生并不能代替家访,家访可以沟通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更有利于教育学生。
老师确定家访的对象一般为两种情况。
一是出现问题的学生。有时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老师经过分析后决定家访,以印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确定最佳的教育方法。有时学生情绪发生变化,应家访,弄清变化的原因,以便做工作;对突然几天连续迟到的学生,应家访;学生生病时,应家访;听课一贯认真的学生,老师突然发现其思想总开小差,应家访,等等。
二是取得进步的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老师应该家访,向家长介绍学生情况,让家长为孩子的进步高兴,促其主动配合老师工作。但一般说来老师往往关注学生的问题较多,向家长介绍孩子进步的相对较少,这也是许多家长有时会反感老师的原因。上文提到的家访例子,恰恰是学生取得进步时进行的,效果就非常好,老师们在工作中不妨照此尝试一下。
三、确定家访时间
老师家访的时间一般需要和家长协商确定,因为现在家长一般都比较忙,白天要上班,很难抽出时间在家里等着老师家访。这就需要老师尽量选择家长有空的时候去,而不要不管家长是否有时间,强迫其在家里等候。有的老师会讲:“教育他的孩子,为的是他,难道他还没时间?”这是抱怨,抱着这种情绪很难达到家访的效果。另外,应选择学生和家长都在的时候家访,因为这不仅仅是和家长沟通,还应和学生交流,学生也在场的三方交流往往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再有,现在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半年或是一年才能回来一趟,更应和家长协商好。一般情况下,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家访效果都不会太理想。
四、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家访过程中有一些细节是需要老师注意的。
1.准备充分
家访前,老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要“备好课”。对学生的情况必须全面清楚,包括学习成绩、各方面的表现等,甚至有些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都不能错过,因为有时为了证明一件事,可能涉及相关细节。这有利于沟通,家长也会感觉老师对他的孩子很关心,学生也会觉得老师对他很关注。
在一次家访中,我和家长聊天时说到小兰的数学成绩,小兰立刻低下了头(小兰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我说:“小兰,你还记得有一次数学课,王老师让你回答问题,你答完后,老师带头给你鼓掌的事吗?”
“记得,那天我特别高兴,回家后还告诉我妈妈了,妈,您还记得吗?”
小兰妈妈也来了精神,“是的,那天小兰到家就告诉我了,还抱着我撒娇呢!”小兰害羞地说:“妈,别说了。”
我说:“好孩子,没关系。那天下课,王老师就来找我说,小兰这孩子挺聪明的,今天这个问题,她一下就答对了。”
“老师,我一定把数学学好”,小兰很有劲头地说。我接着说:“有一次张玲胃疼,你把她送到了医务室,是吧?”小兰惊奇地问:“这您也知道?”我说:“知道,我还知道今天是你生日呢!”小兰捂着脸哭了:“老师,谢谢您!我都忘了,我太感动了!”小兰妈妈高兴地直搓手:“老师,您对小兰太好了!”
自那次家访后,小兰和我更亲近了,学习进步很大。
另外,老师也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家庭情况,不要在家访中出现尴尬的局面。比如,有些家长离过婚,老师在和家长交流过程中就要尽可能避免这样的话题(当今单亲家庭的孩子比例较高)。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家访时的自身形象,衣着整洁、干净,这是对家长的尊重,更会给家长留下好印象。任何一位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交给一位看上去邋邋遢遢的老师教育,老师的身份也要求老师要穿着讲究一些,但也不能过分,以免让人不愿和你接近。当然,浓妆艳抹更不可取。
2.沟通话题
家访时,老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诚诚恳恳、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让家长捉摸不透。学生、家长和老师在平等的氛围中沟通,有利于学生听取老师和家长的建议,亲切感可以消除很多疑虑和误会。有的家长可能身份比较特殊,老师务必不要表现出特殊的语言或行为,那样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也会让家长认为你家访不是真心的,而是另有所图。还有就是涉及社会问题不回避,应该是充满正能量,但不要妄加评论。
3.注意把握家访时长
老师家访的时间不宜过长。时间太长,既耽误自己时间也耽误家长时间,也有可能出现没话可说的局面,那样效果就不好了。
4.巩固家访成果
老师家访后,学生往往出现一时的进步。这时老师要千万注意,学生毕竟是孩子,坚持的时间不会太长。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加以适当的强化、补救,来巩固家访的成果。
我任教的班上曾有个学生很聪明,可学习成绩一般,上课小动作不断,很多同学不愿意和他一桌,我做了几次工作均不见效。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走访了他的小学老师。那位老师说:“遇上他,你就认倒霉吧,没法管,当初我费了不少心,最后还是没见效果,可惜他的聪明了。”过了几天,我去家访,一进门家长就说:“老师,小学时,我不知去了多少次学校,后来干脆就不去了,太丢人现眼了,不知打了他多少次,就是不起作用。”我说:“孩子很聪明,咱们不能看着孩子这样下去,会把他耽误了。”家长说:“是,您说怎么办,我听您的。”我说:“小磊回来后,您就说老师来过了,他一定会问,老师又给我告啥状了?您就说,老师没说啥,说你昨天给老师送作业了,还夸你呢。”另外,我和小磊妈妈商定,以后我和她通电话,都及时让小磊知晓。
第二天上课,我发现小磊听课很认真,只是做练习时有点不稳定,我及时把小磊的进步告诉了他妈妈。这之后,我每周与家长联系一两次,共商教育方法。经过半年的时间,小磊真的转变了。
老师们,我们需要真心走进孩子家庭,让家访工作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助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