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双减”去浮华,“四回”见真章

2022-10-08

“双减”去浮华,“四回”见真章文 张蕾 “双减”的目标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过重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校减去过重的作业负担,减的是简单重复的作业题、不合学情的拓展题、以惩罚为目的的重复题。党中央号召“双减”,校外培训被减之后的部分由学校顶上,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只能增不能减,家校的教育只能增不能减。这样才能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少、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不减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双减”不仅是2022年教育的“一号工程”,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但不是最终任务。教育的最终任务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即“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才能做到减负又提质呢?我们的做法是:回到教育的本质,以学校为主阵地, 课堂为主渠道,从3个“80%”看宏观的课堂效果,用4个“关注”规范课堂的教学操作。第一,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需要主观设计、周密安排、循序渐进;更要有隐藏教育目的的教育机缘,相机而教、遇物则诲。教的目的是不教,学的目的是自学,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没有哪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是被教师、家长死死盯着盯出来的,学习靠的应该是兴趣和内驱力。学校、家庭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潜能,及时鼓励让他们不断进步,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让自觉学习、高效学习成为他们必备的良好品质。第二,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堂为主渠道社会对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主要通过学校的教育活动来达成。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就是体现国家意志,落实教育方针的主要手段。学校组织教师根据学科素养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接国家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变革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课堂更加灵动、高效。学校教学实行“零起点”制度,不让一位学生在起跑线上后人一步;学校实行班集体教学制度,不让一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蒙受损失;学校实行分层辅导制度,不让一位学生的发展潜能受到局限。使学生认同校园即成长的乐园,要使课堂这个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第三,从3个80%看宏观的课堂效果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思维进行碰撞交流的过程,从差异导向统一,从成事导向成行。因此,教师首先应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然后促进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这些思维活动,最后保持思维活动的成果,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这里有3个“80%”的数量标准值得重视:课堂教学的思维交流,其内容的80%是有效的,知识点、能力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班级中80%的学生,关注并参与思维活动,喜欢思维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课前设计80%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贴近学生能够达成的要求。第四,用4个关注规范微观的教学操作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和学生分别是课堂的施与方和受益方,评价课堂教学,既要考查教师教的艺术,还要考察学生学的受益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学的受益状况更值得关注。关注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关注挖掘课堂教学的优势。一节常规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可能存在缺点和优点,在正视缺点、寻找解决办法的同时,更要发现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优点,扬长避短。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更关注他们学习品质的养成。教的目的是不教,因为教是有限的;学的目的是自学,因为只有懂得自学的人才能遨游在无限的知识海洋。自学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学习品质的养成与否,学习品质的养成越好越早,这样,自学的能力才能越强。关注课堂45分钟的教学过程,更关注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延伸。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但是,课堂教学的质量来源于课前准备,也依赖于课后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依赖于课后辅导化解疑虑,拓展能力。“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先谋一域,再谋全局,“全局”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一域”是质量稳步提升,并且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迫切问题,以缓和社会的焦虑状态。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文章来源:选自博客万花筒)

教育故事:教育这点事

2022-10-08

教育故事:教育这点事【廖思曙专栏】主持人|廖思曙(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校长)教育故事——教育这点事原创作者|徐苏瑜▲徐苏瑜,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二实验中学(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娄桥校区)英语老师、班主任。获得温州市骨干班主任、瓯海区区先进教师 、瓯海区农商情美好教师“品质教师”  等荣誉。教育,是大事!小则关乎一个人的成长,大则关乎国之根本。故事,顾名思义:已发生的事情。都说有事故才有故事,教育故事大体也如此。比如一个调皮生或者学困生经过某老师的一番或爱心教育或机智教育等方法终于促成其大改变成为阳光正能量爱学习的好学生,改良成功,令人敬佩或值得人借鉴学习。回顾本学期,有的只是一些教育琐事。中途接班,迎“新”生今年3月初,领导找我谈话,说八年级打算拉一个走读班出来,叫我担任班主任。第一反应:怎么可以?我儿子今年高考!就两三个月了!我肯定是没心思去搞班主任的那些琐事的。但最终不知怎么的还是应承下来了。接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当天午休躺下来脑子里就开始放电影,了无睡意,午休结束铃声一响一骨碌爬起来,坐在电脑前开始整各种表格(名单整理,家长信息,座位表,班规,班容班貌建设……)。因为儿子临近高考,我觉得我这个学期是没办法有那么多时间去对待这个班级的,只能走个过场。但结果是刚开始每天早上五点多醒来,六点多到校。由于这些学生来自十个班级,除了自己教的班级的个别学生,其他学生完全陌生,需要尽快熟悉并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如:性格,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甚至家庭情况等。向来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到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所以抓他们的日常习惯很重要。来自十个不同班级的学生习惯很不相同,怎么样把他们统一起来便于管理是首要事,一切要从零开始整顿。首先是卫生习惯,桌面、抽屉、桌底、柜子必须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整个班级的桌椅摆放必须向一条线看齐;书本按科目或按种类或按尺寸大小摆放整齐(书包、抽屉、柜子甚至教室书架的书皆要如此摆放);生活中会整理的孩子相对来说学习上的知识点也会整理。前期每个午休时间,他们都睡得香甜,但我的午休没了,都在“偷窥监督”他们,并适时或及时纠正和解决他们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和小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吹毛求疵”,他们终于会整理干净整齐了,速度也逐步跟上来了。我的朋友圈又切回了之前的模式:晒学生日常。初建班级,立群规一个全新的班级,有了一个新的家校沟通群。建班初始,我在家校沟通群里发了几条群规,却“吓”到家长们了。这把“火”可能烧的过旺了,他们都不敢在群里吱声了,哪怕是我发了学生在校表现好的一些照片,也没有一个家长有反应。这氛围不对!想来想去还是叫家委拉我进他们的家长群(没有老师在的群),跟他们“套近乎”,沟通好之后立马退出他们的群,之后这个家校沟通群终于正常了,有关班级和孩子的事家长们都积极并及时反应和配合!家长的积极配合也是教育向好的重要部分。感恩教育,收人心如何让学生快速融入这个新班级,除了平时陪晨跑(跑步脚步不对的一个个纠正或者拉出来个别练习脚步和摆臂,终于看到全班步伐一致,精气神十足)。个别谈话,学习上帮助他们,总感觉还是缺了点什么,得利用班会课整个什么东西出来才行。有一天翻到儿子小时候的照片,看着特别有趣可爱,突然想到把所有学生小时候的照片都收集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孩子们应该很难认出同学小时候的样子。然后想到绘本《猜猜我是谁》,用这个题目作为主题,叫家长将孩子小学甚至幼儿园的照片私发过来(不能让学生知道,私发完照片立马删除聊天记录,目的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惊喜),做成PPT,让学生去猜猜他/她是谁?猜中有小礼品,然后这个孩子上来与小时候的“自己”合影并讲讲自己的感想——对爸爸妈妈进行“表白”,我负责拍照、拍视频,私发给每一个家长。当看到自己或者同学小时候的萌照或“丑照”,一个个笑得可开心了;当他们“对着”爸爸妈妈“告白”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很认真地在聆听!这画面真美好,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真应该让家长坐在教室里听听自己孩子的“真情告白”。其中有个小插曲:有两个孩子竟然认不出自己小时候,其他孩子爆笑如雷!这之后,整个班级氛围越来越好,孩子们之间关系越来越亲密。我想让他们既来之,则安之。进入此班就不想回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果然,期中考后班级微调,有几个孩子实在不适应这个班级的节奏,得回原班级,那几个孩子情绪低落,表示主要是舍不得这个班级的氛围,同学们的感情很好学习氛围也好。那几个孩子要回原班级的那天中午,我从食堂回到办公室,看到桌子上的两封信和一些小东西,被戳中了——无形当中,已跟他们有了感情了。尽人事,听天命听说隔壁这一届很厉害,此班压力不小,全校的希望都在这个班。既然接了此班,也不允许自己马虎对待。半个多学期的磨合中,逐渐了解并熟悉他们,希望他们:纯真善良,不忘初心;笑时开怀,学时认真;齐心协力,共同进步!(本文为徐苏瑜老师原创投稿)

科学减负提质指导系列·之十九

2022-09-26

科学减负提质指导系列之十九——表扬 表扬是我们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词语。按心理学所讲,多次重复性强化会增强人的心理记忆,持续90天会养成习惯,用好表扬可以使人养成好的习惯。教师在工作中主要面对的是学生,根据其心理特点巧用表扬十分重要。随着赏识教育的引进,老师表扬学生的意识越来越强,学生也随着家长、老师表扬的增多,对表扬越发敏感。实际上,赏识教育不是简单地表扬和鼓励,而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用以强化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并以适当的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从而纠正其不良行为。由此得知,表扬只是赏识教育的手段之一,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能脱离实际任意夸大。所以,如何巧用表扬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值得我们探讨。一、巧选关键时间表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应该善于观察、勤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平常表现相对不太好的学生。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也不好,老师为帮其进步费了很多心思,家长甚至都有放弃的想法。老师坚信这个学生可以改变,对他从未放弃。一次班级篮球赛,这个学生作为运动员上场。他在场上非常积极主动,投篮也很好。老师带头给他鼓掌、加油,同学们也都为他叫好。这个学生发现老师、同学们都很关注他,劲头更足了。比赛结束,该班荣获篮球比赛第一名。班主任组织召开篮球比赛总结会,大家一致同意评该同学为“突出贡献运动员”“潇洒投篮运动员”。从那以后,他和老师、同学们的沟通多了,老师也不失时机地鼓励他。半年下来,这个学生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学习进步很大,班上工作积极主动,帮助同学从不嫌麻烦、不嫌累,在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还当上了班干部,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从这个事例来看,一是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篮球技能的长处。二是在比赛时对他发自内心的赏识、激励,又和同学们一起鼓励,使他有一种自豪和被认同感。三是总结会的再次鼓励。四是老师、同学们比赛后坚持对他的帮助是对其优点的长期强化,促其养成好的习惯。所以,老师要抓住表扬的时间节点并坚持关注,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二、巧选适当场合表扬表扬需要策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同学关系、家庭背景等情况综合考虑,可选择以下几种情况对学生进行表扬。1.公开场合表扬心理学家将人的性格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黏液质型和抑郁质型4个类型。老师在表扬胆汁质型和多血质型的学生时,可多选在公开场合进行。在这种场合受到表扬,会使这两类学生更加兴奋,更有利于他们努力进取,改掉毛病。2.私下谈话表扬对黏液质型和抑郁质型的学生,尽量不要在公开场合表扬,可以选在私下谈话时进行,而且还要委婉一些。因为这类学生常常比较腼腆、内向、敏感,甚至多疑,即使高兴也不是非要表现出来。在公开场合受到表扬,他们往往会有不自在的感觉,表扬效果与预想可能会有差距,甚至适得其反。3.非当面表扬表扬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优点更优,短处变长处。有时老师不采用当面表扬的方式,而是借助他人转达对特定对象的表扬,往往效果更好。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放学回到家,妈妈说老师给她打电话了,吓了我一跳,心想肯定又是告我的状,我很不耐烦地说:“那又怎样?”妈妈很激动地告诉我说:“老师夸你了,说你上课回答问题时,语言特别严谨,逻辑性很强,还说,一般学生是做不到这点的。”听妈妈一说我想起来了,上午上课时老师提问,我一举手,老师就让我回答问题。我刚要说话,老师却提醒说:“不急,你想想怎么用最简单、最概括的语言回答。”我思考了一下,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时我看到老师的眼睛突然亮了,并且和同学们一起为我鼓掌,我特别兴奋。听了妈妈的话后,我更高兴了,夜里,老师和同学为我鼓掌的情景总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失眠了。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听老师的话。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让家长或同学转达对某位同学的表扬,这个受表扬的同学会和老师的距离更近、关系更亲、教育效果更好。4.借助他人表扬有时老师善意的提醒,需要学生信任的人助力。以前我班上有个男生,站立时总是弯着腿、佝偻腰、头向前伸,没有一点男子汉的气概,我一直想提醒他,但又觉得他可能是身体有毛病,一直没好意思说出来。一次大课间活动,我和同学们跳完绳后休息,他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您累了吧?休息休息吧!”我很感动,连忙说:“谢谢你!年龄不饶人呢,我累成这样了,你们还都像小老虎一样呢。”我随手拍了拍他的后背:“你要是腿不弯、腰挺直、昂起头,一定更潇洒。”听了我的话后,他说:“您是说我站姿不好看呗。”见他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我预感可能会出问题。第二天我去上课,他高高兴兴地跑过来:“老师,谢谢您提醒我,长这么大,家里人都没有提醒过我,我还以为您看我不顺眼呢。昨天晚上,我问了问咱们班的几个女生,她们都说我的站姿确实不好看,还说让我好好感谢您的提醒。我真后悔,当时对您还误解呢。老师,以后您发现我有啥毛病就直接告诉我,我一定改。”说完,他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高高兴兴地跑回了教室。我事后想,如果没有听到那几个女同学的话,他很可能对我误解一生,这几个女同学无形中帮我做了工作。三、巧用表扬形式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形式应该不拘一格,一切从效果出发。1.口头表扬口头表扬有及时性特点,可以立竿见影,可满足学生受表扬的心理需求,一般效果较好。2.批阅表扬老师在批阅作业时,对作业完成好的学生可以给予批阅表扬。学生对老师的批语一般都比较重视,他们拿到作业后有时会互相比较,甚至炫耀。3.书信表扬老师可以采用书信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的表扬信,不仅可以尽情展示老师的文学才华,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4.张榜表扬把对学生的表扬信张贴在校园中明显的位置,让尽可能多的师生看到,这既是激励又是对受表扬学生的一种约束。天津市蓟州区杨家楼中学为培养学生诚信,每次考试都设无人监场考场。程序是学生自愿申请,全班同学投信任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推荐,给被推荐人拍照并张榜公布,考前宣誓,考后总结。被张榜公布的同学非常自豪、非常自觉,考场纪律非常好。5.表情表扬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的点头、会心的微笑,甚至突然眼前一亮的表情等,都是对学生的表扬。这样的表扬立竿见影,因为此时师生之间的眼神交流,可以形成一种默契,不仅被关注的学生会倍感欣慰,也会激起其他同学想得到老师表扬的强烈欲望。6.会议表扬学校大型活动之后,一般都要开总结会。只要有总结,教师就一定要想到表扬学生,千万不要把总结会开成批判会、追究责任会。因为毕竟是学生,即使在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难免的,况且,总结的目的在于今后的提高。前文提到的篮球比赛班级总结会就是很好的例证。综合说来,表扬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但老师的表扬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诚恳的,而不是为了表扬而表扬,应尽量避免有明显目的的表扬与趋利性表扬。毕竟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形式背后的虚伪都逃脱不了学生敏锐的眼睛。

减负提质需要“小学大成”的课堂

2022-09-26

减负提质需要“小学大成”的课堂原创 李松林 教育科学研究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减负提质”问题再次突显。简单地说,“减负提质”就是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质量。从表面上看,减负与提质似乎是不可兼得的两个方面,但究其内在逻辑,减负需要提质,提质才有利于减负。在实践中,40分钟的课堂无疑是实现减负提质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学生40分钟的课堂学习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知识是讲不完的,习题是做不完的。然而,奇怪的是,教师又总是喜欢在学生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试图做明明做不完的事情。何以至此?这大概与教师心中一直难以摆脱的四个情结密切相关:一是“一把抓情结”。教师不辞辛劳地讲,学生不遗余力地练,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知识和题型。二是“知识点情结”。教师脑海里面“点字当头”,学生建构起来的多半是知识的“点”而不是知识的“面”和“构”。三是“短平快情结”。教师要么出于进度的考虑,要么想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训练时间,致使学生普遍缺乏深切的体验、深入的思考和深透的理解。四是“顾眼前情结”。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效果,较少考虑学生是否学到或发展出更能广泛迁移于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发展之中的那些知识或素养。正是上述四个情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聚焦”“欠整合”“不精准”“缺深度”的课堂。其中,“不聚焦”的课堂难以引导学生在核心知识的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上取得充分突破,“欠整合”的课堂难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1+1>2”的整体效应,“不精准”的课堂致使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四者之间缺乏内在的一致性进而降低其有效性,“缺深度”的课堂难以让学生达成深度理解和实践创新进而很难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反观现实,很多劣质或低质课堂就导源于课堂的“不聚焦”“欠整合”“不精准”“缺深度”。学生的课业负担之所以很难减轻,劣质、低质的课堂难脱干系!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有利于减负提质?不管怎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终究都是“小学”!从时间上看,学生的课堂学习只有40分钟;从空间上看,课堂难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只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载体上看,学生赖以学习的不过是大千世界中的某个(类)事物或事情而已;从知识上看,学生学习的知识简直就是沧海一粟。如果说“有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客观条件,那么,“小学”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现实选择。这意味着,能够实现减负提质的课堂必须要引导学生从“有限”接近“无限”,必须要引导学生借由“小学”达到“大成”!为此,教师需要在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学生高阶投入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建构大概念:一是“提纲挈领”,即引导学生抓住事物和知识的关键或要害;二是“融会贯通”,即引导学生沟通纵横联系以形成系统化的理解;三是“举一反三”,即引导学生从特殊中把握普遍并将普遍推及特殊;四是“以小见大”,即引导学生从小的事物和知识中去领悟更大的思想、事理和法则。应该说,“提纲挈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以小见大”四个方面不仅蕴含着减负提质课堂的内在要求,而且表征着学生从有限学习到无限可能的实现,此所谓“小学而大成”! (李松林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

魏书生坚持多年的“六步教学法”和“激发学生兴趣十法”

2022-09-26

魏书生坚持多年的“六步教学法”和“激发学生兴趣十法”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魏书生老师非常赞同这一说法,他自己也强调:“我从来不计算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我考虑的是如何培养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多年来,魏书生始终遵循这条“教育原理”,按照知、情、行、恒的规律,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有完整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即“六步教学法”,还提炼了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看似寻常,实则不易。今天,我们将其分享给您,希望能对您的教育教学有所助益。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01  定向  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每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从本课的角度看,比其他内容更重要的内容。我喜欢从单元、从整册书,以至从学科整体知识的角度看,从期末复习的角度看。     这样看,就敢于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而紧紧抓住那些从期末复习、从学科知识树的角度看割舍不掉的知识。另外,还要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确定重点的方式,有时由我提出,有时由学生提出,也有时大家讨论。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把学习重点写在黑板上。    02   自学    因为目标明确,学生就可以驾驶着自己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学生根据教师制订的自学目标、自学教材,提出学习重点、难点,学生自动地探索答案。此时,教师要予以个别指导,启发学生主动质疑,并且收集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    03   讨论    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得到解决,不能解决的,则自己记下来,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教师在适当时机加以提示和指点。     04   答疑 教师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适当地讲解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在讨论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这是“六步教学法”的关键一环,教师要遵循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对讨论尚未解决的问题,有时进行引导解答。 05   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所提出的重点、难点,自拟一组自测题,自答、自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进而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06   自结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及布置给学生的自学目标,进行简短的考查,并且予以评价。换言之,就是在下课前,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得的收获,然后再根据考查结果进一步调整教和学。  魏书生“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 01   组织教学    要上好课,先得组织教学,课前几分钟我一般用下面几种方法来组织教学。请学生们集体唱一支歌;集体朗诵;口头作文。正式讲课前,我喜欢让学生口头作文。学生们站在自己的座位上,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作文。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用不着担心得分少,也用不着怕别人批评,个性得到充分地解放。    经过课前组织教学,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迎接即将开始的语文课。     02   设计导语    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03   设计板书    板书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不能是为了让学生抄,还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有一些板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字体变化。    ——故意写错别字。板书时故意写错一两个字,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学生引以为戒。    ——变换表示形式。提炼内容时尽可能不只是用横行续写这一种形式,可以用表格式,或者网格式,或者网络式,或者金字塔式;或用树式、图表、图画式。    板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钻进去,教师会多一些乐趣,学生更会多一些乐趣。 04   注意教态教师的表情、姿势、手势,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倘若教师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怎么可能希望学生会兴致勃勃呢?       05   说话声音的变化     说话是一门艺术,谁都能说话,但说好却不容易。教师声音变化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即调节音量、音调、音速和以情感人。       06   引导想象     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一般情况下,我引导学生将文字变成图画有四步要求,即勾勒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       07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     讲课时我不精雕细刻,从不逐句逐段地分析,但绝不意味着好的段落不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认真理解。     讲到文章的妙处,我不仅让学生把文字变成画面,而且力求将学生导入情境中。       08   请学生猜老师的想法     在外地上课时,我经常请学生猜我想做什么,我说:“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想讲哪一课呢?看谁猜得对,猜得快。”   不管学生猜着了还是猜不着,学习的兴趣都浓了起来,和我的感情也拉近了。       09   适当用一些班级用语     我们班有一些班级用语,如“小马蹄坑”“边角余料”等。说这些话,只有我们班的学生明白。我在上课时,还适当地用一些学生的带有褒义的外号,来调节课堂气氛。     使用一些班级用语,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上进心。      10   请学生说、读、写     如果老师将课堂变成讲堂,只是自己一讲到底,那么讲的技术再高,最终效果也不会太好,因为学生失去了“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我常想,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尽可能地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这样做,学生的兴趣比听老师的独角戏要浓得多.声明文|选自北师大出版社《魏书生与民主教育》,转自“中国教师”“微中教”微信公众号。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稿件来源:中小学校长教师之家